我怎样认识书法和理解书法闻是艺术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刘文华老师

我怎样认识书法和理解书法

刘文华

*什么叫书法?要给书法艺术下个定义,谁也说不清楚。拿毛笔去写字,是个工具,不是书法。书法不好下定义,就是因为书法艺术太复杂了。

*书法是一门学问,是制约,不是一种技法。把书法只当成技法来对待,这是一种悲哀。

*看一个人的书法功力如何,不是看他每天写多少字,而是看他对书法有多少理解。

*当前书法学习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书法的认识理解不足;二是临帖不足。

*书法难,难于上青天。古往今来,能写会写的人无数。但历史上留下来的并不多,屈指可数。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不看权,二不看钱,三不看学问,是真实的。

*学习书法要学古人的,学到民国还可以,要向上追。这是学习书法特别是篆隶的根本途径。学现代人、现代名家书法不可取。

*学习古人,共性的东西要强化,个性的东西要弱化。

*学习书法,我们提倡学习共性,反对学习个性,这是书法艺术继承与传承的保障。

*要把自己变小,把古人变大。

*书法艺术需要点辣劲,象白酒,喝下去以后,回味起来有余香,达到“微醉”的状态。喝的过程并不美,喝过以后的“回味”,才使人感到美孜孜的。

*汉隶《史晨碑》,现在的印刷体隶书基本上是从《史晨碑》来的,太完美了,太甜了。

*书法艺术永远没有“成功”二字,只能是逗号,不能划句号。对艺术要存敬畏之心。

*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学会限制自己的过程。没有限制不叫书法,叫写字。

*书法要讲究“中和之美”,讲究“中庸之美”(为人处世,要按儒家学说去做,如德、仁、礼、智、信。)

*在书法里面,无一例外,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任何一个技法是独立存在的。如长与短、快与慢、粗与细、浓与淡、曲与直等等。

*中国羊毫笔在明朝才使用,在这以前没有人用羊毫的。

*我们学习书法,要理解书法,越学越不清楚,“学然后知不足”。

*书法追求两个东西:一是法度,二是意趣。艺术不是技术,艺术从技术开始,最后达到“道”的境界。“从静止中看出生命来”。

加强阅读:刘文华工作室笔记:临帖

关于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但只抄帖不行,如不研究、不假思索,方法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凡是抄帖的、不用脑思考的,永远不出成绩;凡是用脑思考的,一定能出好成绩。

*在临帖和创作的时间安排上,一个优秀的书法家,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时间在临帖和研究,创作只占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时间。

*临帖并不是越多越好,临的太多并不科学。如《兰亭序》每天临十遍,并不一定效果好。写的太多,那不叫临帖,那叫抄书。

*不破不立。隶书是对篆书的破坏,小篆是对大篆的破坏。

*我们临帖,要象它,而不能不象它,还不能真象它。但有的帖就无法意临,如泰山刻石、多宝塔、铁线篆等。

*要通过读帖、临帖,学会与古人交流,与古人对话,感受到活生生的所在。

*写字追求“金石气”,严格讲是违背书法原则的。如有人为了追求“涩”,在运笔过程中,手有意哆嗦,是不可取的。碑帖上的风蚀斑驳状态,不要有意去临写,而是要去还原它。

*学习要科学,要得法,可以练单字,一个一个地练,会了再换一个。每天学好五个字,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个字。

*认真是一种态度,写象是一种能力。我们首先要做到认真,然后力求写象。

*要用创作的理念去临帖,就是对所临的帖背着写出来,进行二度创作。当你拿起笔要写这个字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好,做到有准备、有思想、有手段,写三四遍后,即可成功。

*隶书是从篆书中来,起笔要发力,不可以放松,收笔较弱,正好与楷书相反。

关于唐楷

*唐楷来自北碑,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是唐楷的代表。从艺术上来说,法度严谨,尽善尽美,在书法史上地位很重。但正因为它太完美了,也就带来了美术化、程式化倾向,有点刻板,象工匠。在取法上,建议大家选学北碑、槠遂良、虞世南,颜体可以有选择地学,柳体(欧体)(一般)不要(轻易)学。

*书法作品达到严谨完美,进入一种模式,程式化了,具有了工艺性特点,其意趣也就没有了。

*楷书象仪仗队员,笔挺,严肃,规矩,森严。唐楷有固定的法度,基本没有变化的余地。不如魏楷,因为古人给你留下了变化的余地。

*唐楷缺少火花,不能发挥。柳体、欧体工匠气太重,艺术趣味有限。有一个可以写,就是褚遂良,虞世南也可以写。

关于书法创作

*向古人学习,要让古人改造你,不是你去改造古人。

*有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有快慢,有高低,有节奏,有旋律,有动态变化。我们说行草是动态,篆、隶、楷是静态。但篆、隶、楷也是以动态美为标准的。褚遂良用行书笔意写楷书,而现代人只学柳公权的几乎没有写成书法家的。总之,生动活泼是书法创作的第一要求。要学会用脑写字,别老是用手写字;要少写字,不要多写字;写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书法创作最大的麻烦是“无法无天”的行为。在国展作品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属于这类作品(看不出师承,叫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书法创新,就是要“取新意于法度之中,聚妙理于豪放之外”。

*书法临摹与创作要善于自我判断,学会自己找毛病,这要贯穿于自己的一生。

*看不出是什么风格,是书法创作的大忌。

*一个成熟的书家,应该具有通变的能力,处理好上字与下字、左字与右字的关系。在创作前应有所思考,写上一个字时,下一个字已经考虑好了。

*创作要以精取胜,不能以大取胜。字大毛病大,字小毛病小;幅大毛病大;幅小毛病小。

*一幅作品,看了字要知道象谁,如果看不出象谁,没有出处,都是自己的东西,没有根基,那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等于不赡养自己的爹娘。

*写小楷要有技巧,要有轻灵味,有通透之气。不能有负重感,手法不要太紧。

*写草书一定要先从行书开始,通过行书的练习,打牢基础。不能用大草笔法写小草,小草字型用大草的动作也不可取。

*行草作品的创作,如果你要创作一首诗,不妨先带着情感去读这首诗,然后再按情感顺笔而书,效果可能会更好。

文苑菁华——采访著名书法家刘文华先生

读不读书,做人行不行,在想什么事,说话到不到位,有没有深度,先生在乎你这些东西。

赵远方:通过资料知道您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我想切入书法的学习以及以后的书法历程多少还是与其他地方的人有所不同比如见到的大家多机缘多,谈谈您的学书经历?

刘文华:应该说我的命还不错吧。我弟兄三个两个画画,我写字。还有个姐姐不写不画但也喜欢艺术。我是标准农村出身,父亲是工人。但是个爱学习的工人。

赵远方:每个人的父亲不一样,但优秀的父亲能够给子女影响的差不多永远都是这样一个模糊的背影形象:忙于自己的事业追求,绝少言语。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耕耘为一家人打拼着。

刘文华:是的,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影响很大。当然这影响可能是很内在的一种东西。我哥哥是天天画我和弟弟也是这样。

赵远方:后来呢,比如你遇见的老师。

刘文华:文化大革命时我小学快毕业了,因为喜欢瞎写就当了宣传骨干,整天油印刻板。当时有个小学老师喜爱书法,对我说你要临帖。那时候哪里有什么字帖呢?毕业后我在乡政府做宣传干事还是搞宣传。后来有幸认识了刘炳森先生。先生说你学书要临古人,写汉碑。他给我列了四个汉碑清单:《乙瑛碑》、《石门颂》、《张迁碑》、《华山碑》。于是我就开始了隶书的学习。应该说刘先生是我书法的引路人。从那时起我一直追随身边直到他故去共30年。

赵远方:刘先生在当代的书法教育贡献毋庸质疑,但有人说刘先生的字太死板,是现代的馆阁体,你如何看?刘先生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刘文华:炳森先生追求的是一种庙堂之气正大气象岂是那些玩小趣味小花样的人所能理解的。这一点历史自有判断。我不想说多了。先生对我说书法是传统文化,学书法就要继承古人走传统之路,永远不会错。我一直听他的,到现在一有时间就临帖,没停止过。

赵远方:据说欧阳老先生也是您的老师,能否谈谈你们的交往?

刘文华:80年代初有幸又遇见欧阳先生。84年我读了先生组织的书法大专班,之后又读了本科。欧阳先生告诉我书法不是写字是学问。要读书!在他身边他也很少谈书法,谈的更多的是历史文化,社会科学,思想观念等等。读不读书,做人行不行,在想什么事,说话到不到位有没有深度他在乎你这些东西。

赵远方:老先生对您要求严厉吗?说说您与先生的几个生活小事?

刘文华:先生是儒家学派,信奉儒家的纯正。治学严谨。我在他面前是小孩,平时可以调调皮,但在学问面前是严肃的。有一回我拿了一件书法去找他看,内容抄的是一段论语。他并没有看字写的好坏,而是一眼就看出了错字,问我书是那个出版社哪个版本的。他说你要找商务印书馆的看。后来果然是错的。先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但不从学生身上索取什么,每年我给先生拜年,他都不要我带礼物。有一年我开车去,他看空手,说,嗨!不错,听话!我说先生我今年空手来但带了新的想法,他说好啊这样好!

赵远方:听您这样一说特别是您的十足京腔味道,老先生如在目前,和蔼可亲。感觉真好。

刘文华:是啊。他喜欢爱思考提问题的人,这些年我与先生语言上的交流最多,总是聊无止境。生命中这二位老师对我影响最大,说实话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我的教育思想也来自这两位先生。

将来的结果不知道但我做了一件一辈子能让自己快乐的事。

赵远方:大家从了解您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