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即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庸即平常、常道,常被认作儒家伦理思想,《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认为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大量史料表明,在国外,中道也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适度最佳、中庸中道最善、和谐即美德”等观念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思想家、艺术家的著作中就有了很多反映,亚里士多德中道伦理思想正就是前人中道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中庸思想是普遍地为中国古人所具有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人思考和处置问题时所遵循的一种普遍原则。现在再看,“中国古人”恐怕要换成“古今中外的人”了。
但要注意,正是辩证地看待“中庸”,有模模糊糊、说理总是正确的中庸;也应该有确确切切、准确地能够做事的中庸。
古今中外的人产生知识,这两样其实都不缺;但也就是在这里,各有侧重以后,时间一长,就出现了所谓的文化分岔,也就出现了所谓的的文化定论,我们中国人自己对中庸的批判也是多多的。
但还请注意,就是这样,我们中国人准确做事的中庸之道在生活中是少不了的,现在和以后一定会在各方面更加注意;外国的人们模糊说理老正确的中庸之道在过去、现在和以后也是不会少的,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可以定性的方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