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上面一句话选自《史记》中的《陈涉世家》,是陈胜吴广决定起义推翻秦朝的暴政时说的话。自从这句话横空出世之后,一代又一代的人揭竿而起,做了皇帝。比如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明高祖朱元璋等等。这些皇帝来自中国各省,唯独没有这一个省的,这个省就是山东。山东是一个非常老实的省份,别说有称帝的,连造反的都很少。
英才汇聚
山东省在古代被称为“齐”“鲁”,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曾是齐国和鲁国的地盘。由此可见,山东的历史底蕴非常深厚。
或许是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影响,山东省人才辈出、英才汇聚。其中不少英才更是鼎鼎有名、众人皆知。比如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他们都是出生于山东省。
当然,能够被称为英才汇聚,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肯定不止这两位。除了孔子和孟子之外,还有书圣王羲之;唐朝的开国元勋房玄龄;“常使英雄泪沾襟”的蜀相诸葛亮;被尊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作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千古名句的李清照;写出《三都赋》以致洛阳纸贵的左思;唱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辛弃疾;“尽忠报国”“为国捐躯”的将军张自忠……这些名人,有的才惊艳绝,有的高风亮节。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山东出了这么多的英才,却没有一个是出自山东的。不要说有帝王出自山东了,古往今来,山东连造反的事情都很少出。
礼仪之邦
现如今,文化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上占有重要的比重。相较于军事、财政而言,文化是软实力。它就像水,看似柔弱,实际上能够以柔克刚,因为文化能够深刻地影响一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行为。
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这是因为在山东诞生了两位圣人,一个是至圣孔子,一个是亚圣孟子。这两位圣人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众所周知,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和“礼”。虽然儒家学说在秦朝经历过灭顶之灾,但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地位便不断提升。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的“礼”,自然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山东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之地,换一种说法,就是山东是儒家学说的诞生之地。儒家的学说对中国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古代,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就是科举的必考书目,书生被称为“儒生”,儒家学说对中国的影响可见一斑。直到现在,儒家的“中庸”“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人。中国人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如此之深,那么作为儒家的中心山东,受到的影响比中国的其他的省份更加的深远。因此,山东省的人民更注重“仁”和“礼”。
儒家学说中的“礼”,是忠君之礼。孔子提出“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即礼乐制度。汉朝以后,帝王通过宣扬儒家学术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从儒家学说延伸而来的“三纲五常”也就通过科举等方式深入人们的心里。其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礼”便逐渐延伸成为了“忠君”和“伦理”。山东,是儒家学说的拥蹵者,因此对“礼”就更讲究、更具有忠君思想。
同时,如果要做皇帝,就必须推翻上一个皇帝的统治。孔子当初看到有士大夫无视礼仪,用了君王才能用的仪制,都会愤怒地说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话语,深受孔子影响的山东人有怎么会去推翻皇帝的统治呢?山东人在日常行事中,会自觉地去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不会想到去谋反,就更不会想到去做皇帝了。
齐鲁大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不仅仅是因为山东曾经是齐国和鲁国的地盘,还因为山东地域辽阔。山东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大多平坦开阔。同时山东的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这就使的山东资源十分丰富,生活在这里的人日常所需的事物等不会有短缺的现象。
与山东相反的,如蒙古,纬度高,温度低,同时土地不肥沃,主要是依靠畜牧业发展,不稳定,所以从古至今,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都会为了生存都会争抢政权,从而争夺土地,元朝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使得山东人民不需要为了生存去争夺地盘。温柔乡、安乐窝,因为没有争抢资源的需要,山东人民大多是温柔敦厚的。就如生活在江南的人,因为受到水的滋润,大多都是温柔的。
皇帝,是从秦朝开始才有的称呼,这是世袭的,是家天下。因此,如果一个省要出一个皇帝,那么那个皇帝一定是开国皇帝。翻开历史的书卷,从秦始皇到刘邦,从隋文帝杨坚到明高祖朱元璋,有哪一个皇帝是温柔敦厚的性格呢?
这些开国皇帝都是杀伐果断的,每一个人的手上都有鲜血,其中不少人手上沾满的是前朝皇帝的鲜血,比如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是踩着曹家的人上位了,杨坚,杀了北周的皇帝才能当上皇帝。这样的事情,生性温柔敦厚的山东人是无法做出的。
同时,山东这个省份很特殊,不管是陕西作为都城,还是北京作为都城,山东和都城的距离都不是很远,这就非常便与统治者对山东的统治。同时,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统治者对这个地方也非常重视,因此对于山东这个地方,统治者都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