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闻香识雅意学习水至清则无鱼,人

孔子在告诉弟子如何为官时说,对于百姓,要知性宽容,勿行过度之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戴德《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另外,东方朔在汉武帝门下参议时,也说过同样的话。(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可谓千古名言,流传至今,时常被人引用。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人跟你亲近了。徒在这里指的是朋友,伙伴或弟子。

这句话前后的意思是,一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时,理想不要过高,目标不要太远,不要让百姓干能力达不到的事,否则,百姓就不欢迎你,就要避开你。对百姓要宽大怀柔,不要求全责备。遇事可有所闻而有所不闻,有所察而有所不察。小错不究,大处着眼,引导他们自我完善。言辞知情达理,画龙点睛,古人智慧,令人钦佩。

在下以为,拿水清无鱼同至察无徒作类比,主要是为了说人,而不是说鱼。养鱼之水,该清到何等程度,让生物学家说去。这里需要我们考量的是上和下睦,社会和谐问题,怎样看待別人的优缺点,怎样和不同品性的人相处。

众所周知,人无完人。人生不过几十年,要认知的事物太多太多,他的知识能力,不全不粹与不足是必然的,不犯错误不生过失也是不可能的。人非生而知之者。臧克家高考语文只写了三句话28个字,得98分,数学“0”分(自觉太差未参试),闻一多先生怜于诗才,破格录取他入读青大国文系,成就了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的远大抱负。诗作《有的人》皆耳熟能详,收入课本七十余载风采昂然!爱因斯坦高中数理成绩很好,而语文差点挂科。“相对论”一举成名,扬长避短,乃造奇功。正应了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呼吁:“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无须求全责备,求知如是,修身亦然。唐初王勃,少年意气,不慎牵涉狱事,若非惜才宽宥,就难路出名区,躬逢勝饯,写出《滕王阁序》这篇千古奇文了!华彦钧,就是盲人阿炳,风雨沧桑,一度消沉放浪,是无锡人民的包容和鼓励,使《二泉映月》《昭君出塞》这般神曲,能够流传至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得好,“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允许别人有所缺欠?为什么不能原谅和宽容那些有过闪失犯过错误的人呢?这就是宽容哲学的现实根据和逻辑基础。

当时所言,看似说君王以治国安邦之道,然其教诲启发之意却更深广。你我他她,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皆有裨益。

这是唯物之论,亦有辩证之音。高明之处,就在一个“至”字。不是不清,是不要“至清”,不是不察,是不要“至察”。因为过犹不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刚柔相济,宽严有度,合乎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辩证者,分辨也。主体与客体,立场与指向,许有不同,察之宽严深浅亦有不同。于己当严,蚁穴溃堤,星火燎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于人当宽,高举轻放,语重心长,扶良去莠,促其自省而完善。

不言而喻,宽容包涵也是有限度的。小过小错,和风细雨,治病救人。至于大奸大恶祸国殃民者,必须严惩不贷,勘察到底!

我们践行这句格言,就是要与人为善。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意思是君子要做的最好的最重大的事,就是与人为善。这与至察无徒之说不相等,但是相关,并且相通。如书所述,举大德,赦小过,勿苛求,对民体恤爱惜之意,与孟氏的与人为善异曲同工,显而易见。与人为善,予己为善。民众因此信任你,亲近你,服从你的领导,这不正是为政的最佳希求吗?

末了,但进一辞,水清无鱼之说,主要是用来宽待别人,而不是用来掩盖自己的。对己而言,首要的是自律,自修,自省。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积极意义,不可消极从事,该问不问,该管不管,姑息迁就,明哲保身,作老好人,实则怠工懒政。尤其不要把它用作走邪犯事的挡箭牌和劣迹污渍的遮羞布。无端谅己,该清不清,该察不察,以至欲壑难填,覆水难收,后悔莫及。没有错误的人生,不是真实的人生。知耻而后勇,自惭而自强,乃人生光明之道。微言所期,亦在于斯。

作者:贵州师范大学梁素清教授(已退休)

编辑李贝多

二审张婷

三审田旻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