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问道,他批判佛教又归佛,是身不由己吗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首来自李翱的问道诗,他的字里行间,文采斑斓之间尽与佛学影子,他还亲自登山参禅问道,留诗二首名传古今。只是他批判佛又归佛,被后人津津乐道。本文大茶经就来聊聊李翱的历史,自身反佛又皈佛的李翱的哲学思想。

唐朝时期,佛教发展最为鼎盛,儒道衰微,渐而有了韩愈反佛运动。在这场反佛思想的革命中,除了韩愈,还有同时期一起参与古文运动的李翱,只不过这位文学家备受争议的是,他既反佛又归佛,他的《复性说》一书,无不体现佛教思想。

李翱,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习之。在哲学思想上,李翱受佛教影响颇深。所著的《复性书》,融合了儒、佛两家思想,他认为人性天生为善,“情由性而生”,则有善有不善,他说“情既昏、性斯匿矣”,提出以“正思”的方法,消灭邪恶之“情”,以达到“复性”而成为“圣人”。

他曾与韩愈学古文,也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所作的《来南录》,成为传世较早的日记体文,著作还有《李文公集》、《去佛斋》等。

在追随韩愈期间,曾阐释韩愈“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他主张反佛、“复性”,发挥孔子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思想,还主张性善情邪说,认为成为圣人的根本途径是复性。

而他复性的方法是“视听言行,循礼而动”,做到“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他还作《复性书》三篇,论述“性命之源”之本,他的思想也为后来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宋朝时期,他的《复性书》就被朱熹评价为“明佛理不引佛书”。同时期思想家叶适也说:“此吾儒所未尝言,非自佛发之乎?”可以看出他的骨子里都是心性佛道。

而在哲学思想上,他的文书上与禅宗《坛经》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无念、无相、无住,以及他著作的“动静皆离,寂然不动”思想都与禅宗相近。

在本文开篇吴结尾共两首诗,就是他在参药山惟俨问道时,著作《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流传》名传古今。而他所说的“性”是佛教所名的真心、本觉的体现,说的“情”与佛教的无明、烦恼思想完全相似。

在整个李翱的文学上,除了包含儒佛思想,在道学上,他的“斋戒其心”,与《庄子》的“心斋”、“坐忘”也相近,他的“圣人虽有情而未尝有情”更是玄学家早期的思想。

李翱的一生为唐参政,虽反佛道,或因当下朝期佛教的混乱,还是身不由己?直至在会昌年间,李翱逝于方镇任上,他的一生,虽反佛,但也因归佛,被称为居士的李翱,冥冥之中,在佛教中国化上也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