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吃饭吃出了什么味道

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a_4480875.html

第篇解读《中庸》(5)

――孔子吃饭吃出了什么味道?

作者:红岭浸道

引子

古代先贤的著作,包含着极深刻的哲理,对个人的认知和修养作用极大。但许多人因为“文言文”难读,就放弃了。

笔者由于机缘巧合,对“文言文”不怎么“畏惧”,所以能够细读,并收获巨大:从古人的见解中参悟出了人生大道!

因为如此,我斗胆将自己对一些“古代经典”的解读和体会分享给大家,使得大家再遇到这些“文言文词语”时,能够轻松理解。

下面就解读一下《中庸》的部分内容,不一定对。

为什么“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就会造成“道之不行”?

孔子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的圣智少有人及。他老人家说“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就会导致“道之不行”,一定有其内在的逻辑。

前面我们解读了“中庸”的意思,懂得了“中庸”的基本表现是“喜怒哀乐之类的情感深藏不露,且长期如此”。

“知者过之”,指的就是“深藏不露太过了”,这样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会迟滞所参与的事情的推进,也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参与责任。

“愚者不及也”,很好理解:因为愚者不懂得“深藏不露”的重要性,所以总是将自己的一些无效或反向效果的力量“加进去”,使得事情的进展被打乱节奏。

基于上述原因,孔子于是感叹:“中庸之道”不行也!

为什么“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会造成“道之不明”?

“贤”字的古代写法与演变如下:

所谓“贤者”,就是“既听话、又能干,还有效果”的人。

这样的人是“强大的执行命令者”,只适合于处于相对“下位”,他们的使命来源于“上级”,也就是贤者缺乏自己的思考。

“肖”字的起源与演变如下:

“不肖者”,指的是“不像上一代”。

为什么“不像上一代人”,就会出问题呢?因为古人,特别是在上古、中古时代,人们所从事的职业都是世代相袭的,贵族的下一代通常仍然是贵族,农民的下一代仍然是农民,手工业者的下一代还得从事父辈从事的手工业。

这样,对于下一代中出现的“违背传统职业”的人,就被人斥责为“不肖者”。

《中庸》所说的“不肖者”,指的应当是贵族们的子孙,其中不具有上一代智慧的人。

我们懂得了,中庸之道就是真正的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不肖者”就是没有继承“中庸之道”的士,这些士对于“道”是不明白的。

所以孔子说“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时,将会导致“道之不明”的后果。

关于孔子的“食之知味”

孔夫子在此是打的一个比喻:“食之知味”就跟“明道行道”一样。

吃东西时,要深刻地理解这些食物是怎么来的,是继承来的,还是自己劳动所得;要懂得一起吃饭的人为什么要一块吃,是为了什么目的聚餐,参与吃饭的人的重要性如何排序,等等。

这些都是“食之知味”的内容。

相似的,做事时要懂得观察和深藏不露,整个事情的过程是有“味道”在里面的,随时可能有变故,要懂得其中的前因后果,这就是做人做事的“食之知味”,即“中庸之道”在现实中的运用。

附:《中庸》相关内容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