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藻
《了凡四训》是明朝的袁了凡,写给自己儿子袁天启的家训。
一个人的命运,想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首先要立志。
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向困难低头,无论别人说什么,坚定地做好自己。
正如书中所写:
“一个人如果心地醇厚,就常常会有福气;一个人如果待人刻薄,那就常常会有祸患。”
一个人想要拥有福气,远离祸患,可以先不谈行善,而是从改正过失开始。
羞耻心
“孟子说,羞耻心对于人非常重要。因为有羞耻心就可能成为圣贤,没有羞耻心或许就会沦为禽兽。这是改过的关键。”
有些人非常气愤,明明自己对人和蔼,也非常勤奋,却为什么总是没有好事发生呢?
要知道羞耻心,不仅仅是在众人的面前,更重要的是背着人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始终如一。
《中庸》说“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真正的君子,在意的不是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评价,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一个念头的转变,别人看不到,可是自己心里清楚。心中时时警惕,注意这些想法是不是不合适,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刚进入一家公司,就非常受欢迎。因为他的名校身份,让他在众人面前高人一等。
时间一长,他自鸣得意,觉得自己受到人们的崇拜,不可一世。对于业务,他不再兢兢业业,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别的同事反而超过了他。
一个人当下怎么想,也许别人不会知道,但是时间自然而然便会把他的想法呈现出来。
所以,人一定要有一颗羞耻心,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这个反省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用来约束自己的,所以也叫做“羞耻心”。
敬畏心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写道: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中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意是: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解决困难从容易入手,做大事从小事入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天下大事也必然从细处做起。
因而,圣人从来不自称自己了不起,所以才真正不简单。
所谓“敬畏心”,就是不放过每件小事。
想要有好的前途,就要认认真真做好手头的工作;想要有好的身体,就要合理饮食,积极锻炼。
对事情,不能有疏忽和侥幸的心理。
不要谈未来五年和十年规划,首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到每一个细微处,这就是“敬畏心”。
勇猛心
有了过错,要积极承担,勇于改正,这需要一颗“勇猛心”。
改过,是一种放下,是一种告别,是一种勇气。放下过去的纠缠,重新出发;告别过去的执念,重新启程。
这一切,都需要勇气。
民初倓虚法师在《影尘回忆录》中写过一个故事。
浙江奉化有个雪窦寺,开山祖师叫妙高禅师。
一日,妙高禅师坐在妙高台上打坐,打了一个瞌睡,一下从台上跌了下去。
下面,是几十丈高的悬崖山涧。
妙高禅师以为这次一定没命了,谁想跌到半山腰时,忽然被人托着送上台来。
妙高禅师心下惊喜,问道:“是谁救我?”
那人答道:“护法韦驮!”
妙高禅师听闻,心想:真不错,在这里修行,居然还有韦驮菩萨来护法。
于是便问道:“像我这样精进修行的人,世间有多少?”
韦驮菩萨答道:“像你这样修行的,过恒河沙数之多!因你有这一念贡高我慢心,我二十世不再护你的法!”
妙高禅师听后,惭愧不已,心想:原来在这里修行,还有韦驮菩萨护法,此后他二十世不再护我。
后来,转念又一想:哎,管他的,我自己修行我的,修不成,也是我的命。
就这样,他依然坐在台上修行,又打瞌睡,不慎跌下了台,跌至半空,又被韦驮救起。
妙高禅师不解地问道:“你不是说二十世不来护我的法吗?怎么又来了!”
韦驮回道:“法师!因你一念惭愧心起,已超过二十世久矣。”
心念一转,已然超过二十世。
可见,心便是万事万物的源头!
若想要改变,首先要从心里彻底和过去分离。
毅然决然,是一种彻底的勇气。意志坚定,毫不犹豫,这样的决心,便是勇猛之心。
《了凡四训》中写道:
“善于改正过错的人,在还没有付诸行动改正错误之前,就先把其中的道理彻底弄明白了。”
万事由心起。如果我们的心不起妄念,又怎么会犯错误呢?
改过之法,在修一颗心。
修一颗羞耻之心、敬畏之心、勇猛之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