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为恶对一个人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呢?现实中,人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和挫折,让你开始不敢相信自己,开始怀疑人生,当你经历了人生起伏之后,你还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吗?是否还坚持我本善良的初心?
中国哲学史上,特别是儒家的哲学史,两千年来就是在为善这个字做努力。从孟子讲性善论开始,《周易》《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宋朝的程颐,也是在强调孟子的性善论;朱熹讲理气,那个理就是天理,也是在讲善;王阳明致良知,良知就是善良的本性。四句教,无善无恶,有善有恶,知善之恶,为善去恶,都是在讲善。所以善,可以说是儒家价值最核心的一个概念。
善就是那个仁,仁就是对别人的关心,对别人的关心就是善的行为,所以我们要为善。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他提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什么是自然境界呢?就是你活着做的任何事情,你都没有特别地去反思它的意义、它的价值。也就是说,你始终都是本能地活着,哪怕你智商非常地高,但你没有去思考,你这方面的特殊的天赋它的意义是什么,你只是去用它,这是自然境界。当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目标、目的、价值,最后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追求自己的好处,那就是功利境界。功利境界就是利己,利己也没有什么不对,只要你不要损人就好。但是,如果你再更深刻地反思,如果你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单是利己,而应该是利他的,你就到了道德的境界。父母爱子女没有什么理由,就是到了利他的境界。人民爱国家,国君爱百姓,这都是到了利他,也就是道德的境界。当我们反思我们的行为、生命的意义,到了道德的境界的时候,人生的意境就很高了。但是哲学家的意境更高,哲学家的意境就是,从人性论到天道论的理论的提升。人性论就是人性是善的,天道论,是天地也是善的。所以,《中庸》就讲,天命之谓性。我们的本性是上天给我的,所以当我们在发挥我们性善的本性,在做利他的行为,做有道德行为的事情的时候,这就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们做着利他的道德的事情,就是在参赞天地化育,这种思考只有哲学家才想得出来,这就是天地境界。
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把人为社会服务,利他的道德行为,说成了这就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既然如此,人的为善就是天人合一、与天合一。所以,当然要倡导为善。为善,福气慢慢地增长;为恶,你所拥有的东西就慢慢地减少。
为善是一种大智慧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真正的善良是一种慈悲;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大爱,不但能启迪人的心灵,还能够普渡众生。
《菜根谭》就跟我们这样讲了两句话: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之雪,势必潜消。这个就是在讲,我们平常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你究竟是为善还是为恶。为善还是为恶,它都会影响我们的命运,影响我们的未来。
什么是为善?什么是为恶?你要讲出具体的事情,那很多。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天生本有的,也就是,你的良知本身就是知善、知恶。你真的任何时刻都很清楚吗?都没有疑惑吗?没有关系,如果你有疑惑,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什么是为善,利人利己就是为善。什么是为恶,更清楚,损人利己就是为恶。还有一种人,他不损人,他光利己。利己而不损人,就是真,这个人很真,不虚伪。还有一种人,他不光是利人,当资源匮乏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同时利人利己,他就损己利人。资源匮乏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如此,什么人能够做到呢?善良的人能够做到吗,光善良还不够,那是圣贤才能做到的。他能够利人利己,已经是个善人了,如果有人自愿损己利人,他是圣贤,超越了一般的善人。当然还有一种人,做事损人不利己,这个就不要评价了,这就是愚昧,愚蠢的人。所以非常清楚,只要是损人利己就是为恶。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