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左宗棠,熟悉历史的人会想到什么?是“太平天国”的剿灭者?(之一,建立“楚军”)洋务运动的参与者?(创办福州船政局)塞、海之争的胜利者?还是清朝新疆的第二次收复者?(第一次为乾隆时期消灭准噶尔)兼而有之。可是,在做到这些之前,他是一个即临天命之年,连进士都没考上的读书人!
他的发迹告诉我们一个很现实的道理,在拥有宽广人脉、幸逢伯乐的同时,自身的优秀才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后者是前者的必要前提!
左公像咸丰八年十二月(年),翰林院编修郭嵩焘被任命为“南书房行走”(皇帝的机要秘书),在养心殿受到咸丰帝的召见。谈及让郭多读书之余,提到了左宗棠。双方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
咸丰问郭:“是否认识左宗棠?”
郭嵩焘:“自小相识!”
咸丰:“自然有书信往来?”
郭嵩焘:“有信来往。”
咸丰:“你给他写信,把我的意思转告给他,出来为我办事。他一直不肯出,什么缘故,是功名心淡?”
郭嵩焘:“左宗棠自认为秉性刚直,跟许多人合不来,所以不肯出。抚臣骆秉章办事认真,与他性情契合,彼此之间离不开。”
咸丰:“左宗棠才干如何?”
郭嵩焘:“左宗棠很有才能,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人品又端正,所以很多人都服他。”
咸丰:“多少年岁?”
郭嵩焘:“四十有七。”
咸丰:“再过三年就五十了,精力衰退了。趁现在身体尚强健,可以出来为我办事,别自己糟蹋。你应劝劝他。”
郭嵩焘:“臣也劝过,他只觉得自己性情太刚,难与时合。在湖南他也是督办军务,现在广西、贵州两省的防剿,筹兵筹饷,多是他出的力。”
咸丰:“听说他想参加会试?”
郭嵩焘:“有这想法。”
咸丰:“何必以科名为重,文章报国与建功立业,哪个更重要?他若真有才干,也应该出来为我办事才好。”
郭嵩焘:“左宗棠是个豪杰,每每谈起天下大事,都很激动。皇上天恩如果想用他,他没有不出山的道理。”
一个进士文凭都没有的左宗棠,在郭嵩焘(老友兼同乡)及其他元老重臣、封疆大吏们的多年热捧之下,终于吸引了咸丰皇帝的注意,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
郭嵩焘爱读课外书,面对科举
左宗棠于嘉庆十七年(年)生于湖南湘阴,一个传统的“耕读世家”。父亲左观澜是个秀才,所以左宗棠开始读书起就以父为师,每次作文之前,左观澜必让他仔细体会《四书章句集注》,一字不能落,因为那是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重要注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均以《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题库和标准答案,所有的答卷、观点均不可违背其中的说法。如此量大的四书合一,内容完全是无底洞,要想将其融会贯通谈何容易?
道光八年,左宗棠母亲去世,需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能参加任何考试。本身就对《四书章句集注》不感冒的左宗棠,正好趁此机会读起了课外书。道光九年,左宗棠在书铺购得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乾隆朝名臣齐召南的《水道提纲》,开始对地理大为留意。
先简要说一下这三本书,《读史方舆纪要》是古代中国历史地理、兵要地志专著,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为兵家所重,被誉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水道提纲》是一部系统记述我国河流水系的地理名著。
左宗棠看这些书,可不是要当个背包客什么的,他也没时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