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如此犀利的论说文,原来在先秦诸子百家时代就有了
一直有个误解,觉得传统文化是从《诗经》那种原始、质朴的诗歌,逐渐发展到现代的,就像一条不紧不慢爬升的缓坡。原来,传统文化早在先秦诸子百家时代,就达到了一个后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就是说,传统文化的发展其实是跳跃而断裂的,时而缓时而急,时而冲到巅峰,时而又跌入低谷。《吕氏春秋》就是先秦文化的一个巅峰,唯有后来的魏晋南北朝,盛唐才能与之比肩。先秦诸子百家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之后,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又因为之后的秦汉争霸、连年战乱,导致文化出现了低谷,传承因此破碎、断裂。朝代的更迭与文化的兴衰,居然如此紧密相关。而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其实,有诸多分叉,这一点,在《吕氏春秋》当中,有非常清晰地展现。《吕氏春秋》全书篇,现存篇,不但观点犀利,而且论说层次极为分明,不乏文采斐然者。可见,儒家虽为正统,然,两相对比之后,优劣短长则一目了然。传统思想的深邃和根底,绝非儒家一派可以代表。很多东西,不过披着儒家的外衣罢了。儒家学说固有其所长,却未免狭隘,后续发展无力,也是必然的结局。《吕氏春秋》所展现的眼光见识,气势格局,至今看来,都难以望其项背。后世将《吕氏春秋》列为“杂家”,因杂糅诸子百家之长也,真是可惜了。能将百家之长杂糅,胸怀和见识绝非一般,若诸子百家都可以传承,想必传统文化的发展,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吧?02《吕氏春秋》气势恢宏、结构缜密,是一套完整的治国理政学说
《吕氏春秋》是一部有组织有计划的文集,可以说是吕不韦理想当中的施政纲要吧?全书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黄老思想为基础,兼容并蓄,采纳诸子百家之长,不但逻辑缜密,而且思路完整情绪。若真是得以实现,不晓得华夏历史会不会改写呢?书中《用众》篇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吕氏春秋》的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诸子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即,以道家思想为容器,承载杂糅百家学说。据《吕氏春秋》序言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萃取杂糅均从客观出发,诸子百家一视同仁。因为“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没精,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这句话说得早了,用来评价儒家学说,倒是颇为合适。真要论治国理政,《吕氏春秋》比儒家学说强多了。03《吕氏春秋》博而不杂、兼容并蓄而不乱,但争议颇大
在吕不韦的主持下,集3千门客编撰出《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吕不韦自认此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这是先秦时期一部非常重要的理论典籍,然而,历代对此书都有较大的争议,因为难以定性。个人觉得《吕氏春秋》遭人非议的原因主要有三。吕氏春秋京东¥25购买已下架其一,特殊的文采。《吕氏春秋》当中,比喻、历史故事、包括哲理寓言特别多。尤其是寓言,像“引婴投江”、“刻舟求剑”、“循表夜涉”这些寓言至今都在使用,经过时间的积淀后,成了人们常用的成语。《吕氏春秋》文学水准,十分出彩。二、特殊的气势。《吕氏春秋》当中的篇章,高瞻远瞩,气势夺人。遣词造句间,排比递进包括比喻故事这些,形成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气势。有人说,柳永的词,需二八少女执象牙檀板,婉转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需关西大汉抄铁板,奔放豪迈唱“大江东去”。《吕氏春秋》未见得要关西大汉,至少也是“侠客行”。三、特殊的立场。儒家思想向来奉行中庸之道,然《吕氏春秋》却爱憎分明,立场清晰,情感倾向一目了然,几无圆转之地。《吕氏春秋》对时事、人物等进行了点评,褒贬不一,缺乏儒家的含蓄和隐忍。最后总结一下:《吕氏春秋》一书跟之前读过的所有书籍都不一样,特别有趣。个人感觉,凡儒家正统之外的书,都非常好看。吕氏春秋原著完整版吕不韦著原文文白对照注释译文大秦赋影视推荐读物书籍京东¥19.8购买已下架《吕氏春秋》的观点、论据,包括引用的历史故事,无不经过深思熟虑、精雕细琢。可以说是集春秋文章之大成,取诸子百家之精华。这样的书,竟然长时间遭到埋没,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