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15章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全文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http://m.39.net/pf/a_5154122.html

《中庸》第十五章

原文: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注释:

辟:同“譬”。迩:近处。卑:低处。妻子好合:引自《诗经·小雅·常棣》。这句诗的意思是,妻子儿女关系和睦。瑟琴:琴和瑟。琴,古琴,一般有七根弦,故又称为“七弦琴”。瑟,弹拨乐器,共有二十五根弦,形状与琴相似,与琴一样,都是古代较为著名、流行的乐器。翕(xī):和顺、融洽。耽:安乐。

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好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好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里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好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家庭和谐美满,让你的妻子儿女感到幸福快乐。”孔子赞叹说:“一家人能够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要想走很远的路,达到远大的目标,就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颠,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就必须从山脚起步。这和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实中,有些人骄傲自满,缺乏谦逊感,这些人大多是一些自负之人。这样的心里是不可取的,也是与中庸之道相悖的。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你见到的世界也是有限的。在知识领域攀登得越高,越会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就如同一个人是一个圆一样,当这个圆很小的时候接触到的外围空间也很小,当圆周越大时,越发现圆的外面是不可测的空间,就会觉得自己很渺小。

这些人也许像其他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抱负,但是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他们一心只想一鸣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他开始晚的,比他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客观的收获,才惊觉到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才明白一心只等待丰收,却忘了播种。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对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要想达到目的,必须从头开始。在未付出辛劳之前,空望着那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唯有从基本做起,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才会慢慢地接近它、达到它。

古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就将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而永远不能发芽滋长成一株大树。人生的理想与成就,没有攀登过程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没有乐观向上、决不放弃的信念,是不可能达到的。而只有在攀登到顶的那一霎那,才会将天下美景尽收眼底,才能够感到以前所有的努力全都是值得的。这正验证了《中庸》中的那句名言: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努力,反反复复的磨砺,滴水石穿,人生才能从较低的境界逐渐升华到较高的境界。要想人生有所成就,个人修为上升到一定境界,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要有勇气和心理准备;第二,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第三,一旦人生智慧到了很高的境界,就可以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即使在平凡中亦能洞察到深刻。正如《红楼梦》中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虽然讲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细微道理,但其中有着深刻的寓意。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有一个远大而确定的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要把远大的目标和务实的行动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

所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此,马克思的话也许更有说服力:“在科学的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