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七讲诚意与慎独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www.wzqsyl.com/m/

《大学》第七讲:诚意与慎独

《大学》“诚意”章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又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大学》所谓“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即去恶如恶恶臭,好善如好好色。然好善去恶工夫须有个头脑,这就是“自谦”。《大学》通过“自谦”来解说“诚意”,“自谦”即自慊于心,与“自欺”相对。孟子在论及养浩然之气时,说:“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行慊于心,这就是在说“知行合一”,“行慊于心”,在《中庸》是“率性之谓道”,在《大学》则是:“诚于中,形于外”。阳明先生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大学》“诚意”章两次点出“慎其独”,“慎独”是心上工夫,即是自慊于心。“独”,非身之独居独处,而是心之独知独觉。唯有落在“心”上说慎独之“独”,诚意功夫才能涵摄格物致知,八条目前后环节才能实现“一贯”。通常把君子慎独之“独”理解为身之独居独处,这是受到“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一句的干扰。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自欺”与“自谦”相对,“闲居”与“慎独”相对。“闲”,不是从时间意义上说“空闲”,而是精神散乱,放溺其心。此外,即使小人之闲居为身之独居,也不能把君子慎独之“独”理解为身之独处。只有从心性上领会“慎独”,“独”,本来就不分一个内外人我,才不至于把“诚意”解浅。孟子以“万物皆备于我矣”为前提来说“自反”工夫,唯如此,“自反”才可避免“是内而非外”,不至于流于虚无寂灭。同理,只有从心性上领会“慎独”之“独”,“诚意”工夫才有个“头脑”。小人在独居与有人监督时耍两面派,不能表里如一。说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与有人监督情况下一个样,这其实是以小人之“自欺”为参照来说君子之“诚意”。如此做诚意工夫,究其本质,还是从躯壳起念,向外义袭而取之,“诚意”反而失却头脑。《大学》《中庸》均点出“慎独”,但工夫有浅深不同。《中庸》落在“性”上说“慎独”,通过做慎独工夫而复其性体;《大学》落在“心”上说“慎独”,“慎独”即自慊于心,做到内省不疚,无所亏欠。《中庸》首章以“故君子慎其独也”承接“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戒慎、恐惧”落在“慎”字上,“不睹、不闻”为“独”。“独”者,性体也,如阳明先生曰“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慎独乃复性功夫,目的是实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故下文由“慎独”而自然过渡到“中和”。《大学》《中庸》均点出“诚”,“诚”字涵义也有深浅不同。《大学》曰“诚于中,形于外”,“中”与“外”相对,“诚”字义浅。《中庸》20章曰:“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即是“中”,“中”乃天下之大本,天覆地载,无所不包,无内外之分别。《大学》曰“诚其意”,“诚意”之后还有“正心”以及修齐治平工夫。《中庸》曰:“诚者自成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诚”即是“性”,以“至诚”尽其性,自然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乃至参赞天地之化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