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精义第七讲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7.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时中”是《中庸》第2章的关键词,点出“时中”正与前一章“慎独”相照应。阳明先生有诗云:“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独者,无对也,君子慎其独,则能贯通内外本末,从而实现“致广大”。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时”如《中庸》第25章所谓“时措之宜也”。君子时中,知终始先后又实现终始一贯,无一息间断,则心性功夫能入于精微。阳明先生曰:“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中庸》27章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广大”与“尽精微”分别对应“慎独”与“时中”。

孟子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以“集大成”来解“时”,可见,能“致广大”,则能“尽精微”,反之亦然。

一般根据前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而为后一句“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加一个“反”字。

须注意,前一句以君子与小人对举,《中庸》第2章只是相对于“君子中庸”而言“小人反中庸”,“反”字本为虚说。换言之,“小人反中庸”只是一个外在的说法,“中庸”为内在的德性,只能以君子之中庸为参照来说小人之反中庸,而不能相反。

小人被欲望、习气驱使而肆无忌惮,行险以徼幸,在行中道的君子看来,其言行举止背离中庸之道,并不是要反中庸。小人不识中庸之道,头脑中连“中庸”这个概念都没有。领会到这一层意思,就会明白,“小人之中庸也”一句,不必且不能加一个“反”字。

《中庸》第2章与《大学》“诚意”章关系密切。《大学》“诚意”章曰:“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在独居时肆无忌惮,见到君子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不能表里如一。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的表现与有人监督情况下一样,如果以此为“慎独”工夫,这就是以小人之“自欺”为参照来说君子之“诚意”,如此做诚意工夫,究其本质,还是“他律”而非“自慊于心”。或者说,如此解读“诚意”,是从躯壳起念,乃义袭而取之,工夫失却头脑。

《大学》“诚意”章两次点出“慎其独”,“慎独”本是心上工夫,即是“自谦”。“独”,非身之独处,而是心之独知。既然不是落在“身”上说“慎独”,就不分有人与无人在场。领会这层意思,就能体会到“诚意”工夫之内在性。回到《中庸》第2章,就能够明白,“小人之中庸也”一句,同样不能加上一个“反”字。

《系辞》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中庸之道致广大而尽精微,无论君子还是小人,无论行中庸之道,还是背离中庸之道,均是在“道体”之流行发用中。只是小人不能行著习察,日用而不知。小人不识中庸,如何能反中庸?

四书五经全套礼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诗经春秋左传尚书精选¥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