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www.znlvye.com/xtbb/bbzz/m/2222.html谈起读书,很多人都说:没时间。至于读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简阳男孩邓七龙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他很喜欢阅读,尤其是旧书。从高中起,邓七龙就开始购买旧书阅读。上了大学之后,每个月更是拿出一半的生活费,在网上购买旧书,甚至每月从西昌到成都的旧书店淘书,在阅读后进行收藏。目前,邓七龙的藏书量已经超过册,其中多为旧书。今年6月,邓七龙的本科毕业论文——《中庸》“道”字考释获得了老师的高度评价。这篇两万多字的论文,还获得了学校的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前几天,邓七龙毕业离校,而他回家的行李中,最多的就是书籍,只得用小车拉回家,他说,“读书已经成为他生活很重要的部分,能够从阅读中找到快乐。”藏书:最钟情旧书个人藏书达多册在邓七龙的家中,有八个书柜都装满了书,总共已经超过了册。邓七龙坦言,这些书中,一部分是外祖父(外公)留下来的。其中,有一些线装书和民国书籍,清朝木刻本有四川成都书局的前四史、黄宗羲的日知录,民国的有四部丛刊、手写本四书章句集注等,这些都非常珍贵。也有一些是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书,基本上都是保存很好且质量很高的儒家经典、史书、古典文学等。“我很喜欢读书,其中余册是我自己购买的。”谈起自己的藏书,邓七龙如数家珍,充满感情。邓七龙说,自己购书的首要目的是阅读,其次再进行收藏,“主要是从网上或者旧书店淘来的,这些大都是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哲学、文学类古籍,极少有现代小说、诗歌等,同时还收藏有凉山、简阳等地的地方志。”23岁的邓七龙是简阳人,喜欢阅读最初是受外祖父的影响。邓七龙介绍他的外祖父是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教中学语文,之后还曾主编过一本地方志。平时,外祖父也很喜欢阅读,也收藏了一些书籍。正是如此,外祖父给了他读书的启蒙。如今,邓七龙还经常听老一辈的家人讲起:从三四岁开始,外祖父就给他读三字经,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七八岁时,外祖父经常给他读古典小说、诗歌等,他就在外公身旁静静的听书;十岁的时候,他已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外祖父一起看水浒传,当第一遍看完的时候,大人们说我还能熟练地背诵一百零八将的名字。”年,邓七龙的外祖父去世时,家里的老人们还给他讲起这样的细节。“我和外祖父的感情特别好,在外祖父最后一段时光里,我们还一起阅读,向外祖父请教不懂的知识。”邓七龙还记得,曾经问外祖父诗歌鉴赏应该怎么写,“他(外祖父)说诗歌你只有反复的读,只有通过反复阅读,自己情感融入诗歌中,才能找到答案。”邓七龙回忆,当遇到困难时,向外祖父请教,从来不会给一个确切的答案,更多的是教他解决问题的方式。爱书:远在西昌上学每月拿生活费到成都淘书年,邓七龙从简阳来到西昌学院读书,就读自己喜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邓七龙坦言,大学四年期间,基本每天至少保证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至于读完一本书要多久,没有精确计算过,一般读完一本之后,再读下一本。”他表示,通常一本古代哲学类的书,要读一周左右,如果是寒暑假回家,读书量会猛增,“一年的读书量至少在本以上。”考入西昌学院之后,邓七龙跟随大学书法老师刘亚梅副教授学习了4年关于书法的专业知识。课业之外,刘亚梅更多地把读书、治学、修行上的学问教授给了他,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远在西昌读书,但是每个月他还会从西昌赶往成都,到成都传薪国学院学习一次,每次三天,“每次主要利用周末,有时周五会请假”,他说在那里,他全身心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气息以及儒家所说的“斯文在兹”,深受熏陶。每次到成都学习,邓七龙就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到成都的旧书店淘书。“成都有两家旧书店我经常去,一家是毛边书局,一家的林文书局,这两家都是成都知名的旧书店。”通常逛了旧书店后,看到自己心仪的书,邓七龙就会花钱买下来,“购买书的内容、出版量、外观品相不同,价格也不同,便宜的十几块,贵的数百元。”邓七龙表示,每个月家里给的生活费中,拿出了一半的钱,用来购买书籍。他表示,大学四年,每当放寒暑假的时候,每次都要寄送两三百斤购买的书籍回家,邮费也要花费不少。今年6月28日,邓七龙大学毕业离校,因为书籍太多,还用小车将书籍拉回了简阳的家中。用书:2万多字的毕业论文考释《中庸》“道”字西昌学院朱瑞昌老师及多位同学表示,在他们的印象中,邓七龙很喜欢读书,但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大家对他购书阅读一事都有知晓。在很多课余时间,他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有时玩的很“疯”。对此,邓七龙笑着说,“我只是喜欢阅读,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今年5月,邓七龙开始准备本科毕业论文。“一开始想写文字学类的论文,后来看到《中庸》‘道’字,就利用自己购买的所有书籍,查阅有关‘道’字的资料,前后历时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邓七龙说,写初稿的文字达到了5万余字,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和修改,最终形成了2万多字的毕业论文。6月,邓七龙的毕业论文——《中庸》“道”字考释获评了学校的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研究,能以细读的方式解读《中庸》,有自己的真知灼见……”邓七龙的论文指导老师、学院教授花志红这样评价。学院讲师朱瑞昌说这篇论文“有2万字之巨,考证丰富,显示了作者博览群书、深研学术的积累。”有同学称,邓七龙是个“学霸”。然而,邓七龙却不认为他是“学霸”,他说,自己只是一个书迷,喜欢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倾心于那些流淌在经典中的真知灼见。“读书已经成为他生活很重要的部分,能够从阅读中找到快乐,构建自己的思想,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对于未来的打算,邓七龙表示,下一步将去读研究生,当然还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当然,他表示,旧书依然会继续购买阅读,并进行珍藏。邓七龙坦言,究竟书能带来什么好处,他说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我就是喜欢,我想如果没有书的陪伴,我会觉得很痛苦。”同步播报//据《光明日报》6月30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年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中有63%一本书也没读过(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成都商报记者江龙受访者供图实习编辑陈怡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