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www.yushiels.com/npxbb/npxlf/《大学》作为四书之首,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对我们的人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一、何谓“大学”古之大学重在道德学问的培养,与现在学习知识、技能,获得学历的大学院校,是两个概念。《大学》所揭示的道理,在开天辟地之前就有。只源于世人迷失根本,孔夫子不得已以《大学》始教,明德于天下,以期早日实现大同世界之理想。大学者,学大也。何谓大?唯天为大。天可学乎?曰可。要想读懂《大学》,首先得明白“大学”这两个字的深层含义才可明白“大学”的精髓所在。那么何谓大,何谓学呢?就一个“大”字我就就有这么多理解,真可谓“大”,“大”字有三层含义:其一,是超越相对大小之大,此“大”字是无边无量的大,圣人以此代表宇宙的本体。其二,是效法大人,大人之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与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人由一阴一阳组成,阳者先天之性,即精神,儒家称为大人,佛家称为法身,道家叫做真人;阴者后天之命,即肉体,儒家称小人,佛家称色身,道家叫假人,三教圣人说法不同,其理却是相同的。孟子曰:“勿以小害大,勿以贱养贵。”就是让我们在有生之年,不为己悲,不为物累,不为欲牵,效法大人,达到生命圆满的境界。其三,人得一为大,暗示世人寻找“明师”指点。子贡曾感叹地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人得一后,就可学性与天道。理未明,焉修道?肓修瞎炼,苦死无成,没有“明师”点悟,往往会步入歧途,很难见性开悟。当年,神光为了得闻真传,断臂求法,有诗为凭:不知到底归何,是以神光拜达摩,立雪少林为何事,只求一指躲阎罗。”道是路,理是法,千经万典证明它,翰墨文章满天下,没有一人知道道法,经集纲史人人读,只少一指路便差。可见“明师”的指点,胜过读千经万典,唯有寻求“明师”指点迷津,才能破迷开悟,才有机会成就生命的永恒。“学”这个字有五层含义:学之繁体字为學,拆开为臼、爻、冖、了、一。1、白:是古人用来舂米的器具,要想将一颗颗米粒磨碎,需要点滴的功夫,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正所谓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件件做,其字义是告诫世人修行要靠点滴功夫。寓意若想生命成就,需把握每个当下,使每个起心动念止于至善。2、爻:既有阴阳相交之理,也有效天法地之意。六爻八卦,含天、地、人三才之道。初爻、二爻代表地道,说的是刚与柔。三爻、四爻代表人道,讲的是仁与义。五爻、上爻代表天道,论的是阴与阳。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法地的柔顺,地效法天的刚健,天效法道的无为,道本自然而然。所以老子的修行观念,同样也是让每个人“抽坎添离”,而达到天地定位。3、冖:宝盖有保护之意。儒家讲保护赤子,佛家说保护佛子,道家言保护宝光,三教一理,都是让我们回到没有分别对待的婴儿状感之中,远离污染,使心常清常静。4、了:了罪、了苦、了缘、了愿、了道。人生于世,就是来了苦、了罪的,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苦,不受苦就不能了苦,不受罪必然也了不了罪。受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苦,白白受了一辈子苦;受罪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旧罪未了,又造新殃。这样无边无量的苦与罪还等着去受。所以,无论今生有多少恩怨情仇,皆要善缘善了,恶缘亦善了。只有立愿了愿,才能了道回家。今生,我们有太多的挂碍,这主要是由于我们不能放下的缘故,常言道:“放下就了,放不下就了不了。”只有放弃对生命有害的,放下对生活执著的,才能超越自我,回归自然。一个修行人,向禅师请教:“如何才能让自己得到解脱?如何才能使心灵保持清静?又如何才能达到涅槃呢?”禅师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是谁绑住了你的心?是谁污染了你?是谁让你生死轮回的呢?”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事实。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快乐而又专注,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很紧。直到被人一股脑儿丢进开水锅里,活活煮死,然而那些美丽的丝,成了没有生命的嫁衣。。蚕拼命地吐丝,原本为了护身,没想到落得这样一个悲剧。我们常常也在作茧自缚,被钱的丝、爱的丝、名的丝、权的丝、以派的丝缠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室息而亡。这一切都是自己污染自己的本心,然而却浑然不知。因此,只有通过今生不断努力提升生命的境界,才有可能突破内心牵缠,了却凡尘事,回归本性之中。5、一字代表的是无形无相的大道,也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中庸曰:“天命之谓性。”佛曰:“万法归一。”儒曰:“执中贯一。”道曰:“抱元守一”。三教圣人皆以“一”作为立教之根本,希望芸芸众生都能回归自然,回归到大道母亲的怀抱中。万法归一,指心中所有的一切人、事、物、法、我均是平等的,都是给自性妙用的一个法,而不是来捆绑我们的。所以六祖云:“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圣人云:“一本散万殊,万殊归一本。”“一”不只代表数字,“一”是创生万物之母,是道之源,是灵心根,是万法之体!故说:“一字大,一字大,一字天下挂不下。”综上所述,《大学》就是圣人之学,就是正己成人,穷理尽性之。学“一”之学,即是学“性”与“天道”之学。“性”人人都有,个个不缺,所以《大学》是人人必学之学。二、大学之道,道道在理一画开天,伏羲之学天也。圣君伏羲,六千多年前,在龙马负图浮出黄河的启示下,灵机顿开,从而揭开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创立了先天八卦,天地定位,日月相对,山泽通气,雷风相搏,并制网罟,教嫁娶,定人伦,讲文明,进而开示“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修行法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黄帝之学天也。黄帝以静观天的自然法则,顺天而行,如春耕、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黄帝的学天。万物、万事都有天的道理,我们生活在天覆地载中,当我们看到天的四时运转,就知道效天法地至诚无息乃为人之本。天之胸襟广阔,而人之肚量狭窄,天无所不包,而人事事难容,因此造成世间纷扰斗争不休。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孔子之学也。孔子于鲁时,曾至周问礼于老子:“礼之理在何处?”这个礼乐之归在何处?这是孔子访老子的真正目的。老子答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良贾深藏若虚:会做生意的人,资金、货物都深藏不露。一般来说,虚有其表的人,十万作百万,百万作千万,海派作风,东西都摆在店里,里面是空的,这是用心不良。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我把真理传给了你,你要培养德行,成为一个有道君子,你的外表容貌要大智若愚,显仁藏智,不要锋芒毕露,把精明强干表露于外。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这个子”是指孔子。孔子为人师表,知识渊博,追随的弟子很多,难免有一些骄气和态色。因此,老子对孔子说:“你要把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去掉,去掉你身上高贵的神态和过高的志向,这些对你都是没有什么益处的东西。你没有修行以前这无所谓,但现在不同了,你既然问礼于我,我把真理传给你了,这些习性你必须去掉,因为它会是你成道的障碍。我所嘱咐你的,仅此而已,你要好自为之。”孔子由周返鲁后,几天都不讲话。子贡即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才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说了些什么话吗?四季照样运转,万物照常生长得很好,天又说了什么话吗?这是孔子的学天。天有理天、气天、象天之分;性有天性、气性、质性之别;而心也有道心、人心、血心之不同。那么天分三天,性分三性,心分三心。同样是人,如果你用道心跟理性来做人的话,那么你就活在天堂当中;如果你用血心、质性的话,那你就活在地狱之中;用人心、气性的话,那你就会在人天乘的境界。所以一天三天,一性三性,一心三心,你的心住在哪一点,哪一点就是你的境界,你的归属。万法由心生,因此各人的造化不同,全看心之定位而已。孟子曰:人之性纯善无恶;告子道:人之性可东可西;荀子云:人之性纯恶无善。三子论性,角度不一。孟子站在天性良心的立场而言;告子站在习性人心的角度而论;荀子站在秉性血心的立场而说。由此看出三子境界不同。人一出生,哇地一声,先天气收,太极之气由口鼻进入体内,识神随之而进,六神失位,从此以心识为主,而后天气显,则先天理渐微,微不胜显,被气秉拘束了。后天知识渐开,识神用事,好好色,喜美味。人的五官与外物接触后,则理性流于气秉,而气秉又失于物欲,则常沉苦海,永失真道。三、总结愚人只知有物,而不明白气;贤人只知有气,而不明白理。如不学则单见小我,不明白大我。故若不访“明师”,求得生命来去的门径,则永无知晓之日。一旦得遇“明师”授记,顿见本然,则超越小我而进入大我的生命本体,因此若要成就圣贤,非学大人之学不可,所学的道理就在此《大学》,真乃不学不知啊!大学之道,句句在理,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欢迎大家来讨论分享。献上我们的人生一“道”,让“道”引导我们的快乐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