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网络
这几天“老胡”与“经济”词儿都挺热的,虽然不如王心凌热。
有人说“只有胡锡进关心中国经济了”,老胡说“你别给我戴高帽”,网友说“老胡深谙中庸之道,老胡中肯”。
别误会,不是要讨论老胡,而是谈谈“中庸”。
也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中庸”这个本来挺中庸的词竟然不中庸了,人们一般都作贬义的理解,拿它跟“和稀泥”混为一谈。(声明:老胡是中庸,不是和稀泥,我很尊敬胡总编)
《中庸》作为“四书五经”里的四书之一,是妥妥的儒家经典,是儒家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
什么叫中庸?简单举个例子:
比如说前两天在(造势与顺势)里提到了商鞅,在(多与空、涨与跌)里提到了刘备、曹操。有人评论说“你不懂历史,不懂商鞅、刘备和曹操,狗屁不通。”
别人如何和稀泥似的回复他:“你说的对,但他好像说的也有点道理,还是算了吧。”
中庸点怎么回复?“你看过的书这位作者可能没看过,不如你推荐给他,改改作者的三观。”
中庸不是没有主见,随遇而安,而是客观理性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它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现在有种叫法叫“摸着石头过河”、“动态调整方向”、“共赢”,这些都是中庸思想的运用。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人眼里可能也有一千个中庸。大哥你要说不对,那就是你对。这可能也是中庸。
网上很多解释:不偏激、不极端是中庸,中正平和是中庸,因地制宜是中庸。“逢人就是啊对对,它也是中庸”。反正感觉意思都差不多?
你觉得是就是吧。
儒家的根本是人性,中庸就是要人通人情、通人性。以中为用,做到中和、适度、合乎常理。“庸者,常也。”(何晏说的),所以中庸应该是“中和可常行之道”。
就像谈恋爱时有人可能说的一句话:“你的过去与我无关,你的未来有我参与。”中庸极了。
可能又有人批评了:前面还在说法家商鞅,怎么扯到儒家上去了,还是狗屁不通。
谁说法家的商鞅就不能有儒家“中庸”的品质了?这种想法就不太中庸。徙木立信就是中庸思想特点的展现:以迂回、通人性的方式达到了给变法造势的目的,使老百姓相信商鞅、相信改革、相信秦国,增强国家公信力。
有人就说商鞅给民以严酷刑法,算不得英雄。(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呵呵。
商鞅变法诟病者甚多,一些重农抑商的做法让很多人不理解。
以现在的背景代入当时的农业社会的不理解不足为奇。变法前,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争之世,诸侯并起,连年战乱,人口减少,各诸侯国多多少少都有内部生产制度僵化的情况,秦国尤甚,经济早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秦的贸易不比齐的盐铁,也不比魏国的粮布,更不比楚之木材等资源,只有大片的荒地,百姓最需要的是粮食和稳定的局势、政策。《大秦帝国之裂变》有台词说:“秦人穷的连根稻草都想要啊。”
若不是秦孝公和商鞅审时度势抓住了要点,如何比得过其他诸侯呢?所以还是不能拿现在的标准去要求古人。
再说酷法。立法的目的是什么?维持社会安定。惩治不是目的,目的是震慑规范。立法的目的是“不用法”,人人摄于法威,人人向善,自然就没有了惩处。就像“房住不炒”似的,人人都不炒了,还需要提“房住不炒”吗?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当然了,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是有时候重刑太过,会起反作用。就像现在很多坏人没有受到重刑,很多正义感爆棚的网友就很有意见。其实有时候不用重刑,不是对坏人仁慈,而是给好人一条生路。
商鞅变法是中庸吗?是,也不是。
礼崩乐坏的时候,老百姓的价值观没有了。诸侯、大夫,弄权敛地,士、卿,盆满钵盈,贵族鱼肉百姓,老百姓易子相食,都在吃人。这个时候商鞅强迫贵族子弟亲自劳动、处罚懒惰百姓、改变秦国重文轻农的风气,大搞“中和”,呼唤起正义的人性。这是中庸。
但它涉及一国利益的重新分配,以重刑打击了贵族的利益,致使商鞅得罪了贵族势力。尤其在秦孝公病重期间商鞅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矫枉过正,不合常行之道。这就很不中庸。
主少国疑,商鞅功高震主,本就是取死之道,更别提得罪了满朝权贵。如果商鞅能在秦孝公身死的时候急流勇退,或许可能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在贪婪奢侈的社会里,要想转变就要矫枉必须过正。但秦国的强盛有目共睹,秦法有功已成共识,只要对秦国有利,自然不能轻易放弃,所以商鞅的新法也延续了下去。
从中告诉了人们中庸要“因时制宜”的道理。
毕竟商鞅是法家的代表嘛,“中庸”又不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是律政佳人的东汉末年的高柔就好多了,柔和多了。他曾谏言过曹丕:“即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曹丕不同意,那就不同意吧,反正判人的时候还是我判,讲仁义。
就事论事而已,谁要有饭圈思维别当我也是,我又不是高柔的粉儿,更不是商鞅的黑。
高柔不像同时代的鲍勋那样拦车谏言,把自己害死;也没有像商鞅那样以雷霆手段大搞特搞,被人五马分尸;更没有落得像“人镜”魏征那样以犯言直谏为核心思想成天找李世民抬杠,最后落得个死了还得被拉出来鞭尸的下场。所以高柔才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人。
有人说:你是在牵强附会、偷换概念。或许吧,说不定这也算是一种中庸呢?
总结一下:一,中庸要因时制宜;二,矛盾的东西能被中庸统一;三,中庸能让人活得长久,中庸也能让秦国崛起。
有人问:“你说房地产了吗?”中庸点回一句:你别瞎联想。
毕竟主业是房地产,还是再多说几句楼市。
楼市里从来不乏唱衰看空派,就连知乎那样人均纯收入过万、部分年收入百万的平台上也是如此,短视频平台更是如此。
利好政策频现以后,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常年“为民请命”的良心博主暴跳如雷。据某位大佬博主说他有20几套房子,但依然期盼房价下跌,只是因为看不惯老百姓买不起房子。果然,只见评论区里一片“良心”的称赞。
是得中庸的评价一下:真让人羡慕。
今天你中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