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知识 >> 千字文第25集

千字文第25集

77:23

《千字文》(第二十五集)

张清泉教授主讲

台南极乐寺

/10/25

老师:《千字文》我们上了将近两个月,这个星期是第七周,原来是有排九个星期的课程。当初在规划课程的时候,是预计有九个星期,一百零八个小时。然后我在排这个进度表的时候就发觉,好像太多了,时间排太多了。后来就腾出一半来,我们上《千字文》的书法,上午上《千字文》的课程内容,下午写书法。不过上上上,还是有剩余的时间,所以我们就提早两个星期。最后第七章、第八章昨天也上完了,所以今天最后这三个小时我想就跟大家再做一个总合。

因为这个《千字文》它那个章节架构,我们大家看过那个科判表就知道,它是建立在《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大纲底下。所以我们最后这个总结就跟大家做一个复习。复习,我就透过《大学》的几个项目,上次讲有三纲八目、两纲八目,我们透过这几个纲目,来了解一下《大学》,四书里面《中庸》、《大学》那个《大学》这一篇,它有的一些重点、精华。古今对照一下,古代的大学讲的是什么内容,现代的大学,大学生又是如何?我们做一个对照看看。

所以我们今天的标题叫做大学心视野,是这个心,心视野。那你也可以当作是新旧的新,但是它应该不属于新旧那个新,因为以传统文化来讲,大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这样的一个思想架构,我们对照,现在才是叫新的大学。反倒是现在新的大学,这种意涵、这种概念,跟我们旧的大学有什么落差、有什么不同?虽然我们课程,大部分的课程是设定在蒙学,蒙学是小学,那小学跟大学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大学是建立建构在小学的基础上。问题是我们这百年来,我们是叫做失学的一群,从小都没有真正上过学。这里所谓的学就是我们过去常常讲的这种,由模仿到觉悟、由幼稚到成熟这样的一个求学历程。我们连最基本的这些蒙书,我们这一代都没有读过。那现在大家普遍要觉醒了,知道说这个很重要,所以大家一起来发扬我们这个传统的文化。

那么从几个纲领,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就是现在的“大学生”;然后,再往上探索传统的所谓“大学”应该具备的几个目标;然后从大学里面讲到的所谓的第四代时间管理,大学讲到本末先后的问题;最后讲到三个心,还有四书。

这是我在学校里面教四书多年的一个心得的整理。然后我们台湾有这个文化基本教材,在高中,国中小现在是没有规定一定要上传统文化基本教材,高中早期都是列入必修。最近这一、二十年,有一些局势的一个演变,传统文化面临一些严苛的挑战,所以在那个高中课纲里面,也变成从早期的必修到现在连要保住这个选修都有点困难,等于是在夹缝里面求生存。所以在目前还有一批有心人士,在国语文界,还是有一批有心的国文教师,对这个很重视的,大家一起在努力当中。这份资料,也是提供给他们这些有心的老师们做参考。我就把在学校里面教学的一些经验给他们做一个分享,在这里也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之前在《千字文》上课的时候,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譬如说碰到一个生字,你对它的意义,到底这个字含有什么意义?你要如何去掌握?如果手上刚好没有辞典、没有字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你脑袋里面装了多少个词,跟这个字有关的词,你去做联想,就把它罗列出来,然后去看看,从相关的词。因为很多我们这个传统的汉语词,它常常都是同义复词,意思相同的两个字结合在一起,那你从这个字跟它有关的造词,观察起来就可以联想到它是不是有另外那个含义?譬如说我们讲转,就转折、运转,就跟那个折有关系、跟运有关系。就一个一个联想,最后所有有关联的词总合起来,应该就是这个字的含义。再看你的上下文,你觉得哪一个适合你所需要的,就这样子去取舍。

所以我在讲“大学”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一样会在课堂上让学生造词,用“大”这个字做结尾的词,还有用“大”这个字开头的词,大什么大什么大什么,或什么大什么大什么大,让学生一个一个去联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你就把他讲的答案统统都写在黑板上。因为很多教学活动很重视那个过程,只有那个过程学生印象才会深刻。你如果直接告诉他,这个大就是什么意思,不到一分钟就把这个解释完了,它停住、停留在他脑海里面的印象很容易就忘记了。如果有一个活动让他去从头到尾参与,他就会印象深刻。所以就这样用“大”去做这个词汇的连结。

我们试着看看,大家现在想用“大”做结尾的词。什么大?广大。哪个数?硕大。还有呢?来,一个一个说,有容乃大。我们尽量简约,两个字就好了。还有什么大?好,没关系,想到再说。宽大。好,再来换,伟大。好,再来,惠晶,量大福大。好,齐恩,摇头,头大。好,后面,宜蓁,你也摇头。教育部国语辞典里面有一百五十九个,你才讲了五、六个而已,就没了吗?应该还有很多,没关系,你有想到的大统统都讲。没有,换这边。怎么那么快都辞穷了?伟大,对。好,满帆,强大,好,强大。明言。都讲完了。好,这边,自大,对,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再来,大丈夫。我们现在是把大摆在尾巴,摆在结尾。其实可以想的很多,你从水、从山、从树、从各方面,有很多大吧?好,再来,前面,没有就是不大,远大、光大,对,还有很多大。

好,我们就直接看。因为要做这样的活动,你就是要开头结尾统统都一起可以讲,那这样,我们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缩小范围,只设定在结尾是大的。那个教育部国语辞典就是现在,它已经改版了,这个是早期的那个版本。你看,我们看看,我这个是照列的,波哥大是国名吧,博大、北大、褒大、保大、不大、无后为大、怕不大、庞大、膨大,这个不要念了,命大、木大、发扬光大,刚刚讲过了,肥大,我们找两个字的,放大、捣大,这个是在做什么?做面条是吧?头大也有,斗大、豆大、电大、都大、独大、多大、特大、头大,真的有头大,天大、地大、老大、联大、脸大、量大、高大、博大、广大、扩大、宽大、自大、洪大、宏大、巨大、强大、雄大、正大、壮大、长大、盛大、硕大、偌大、自大。

从这些然后我们再去缩小范围,跟“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条件、应该具备的素养有关的是哪些?刚才不是列了很多吗,对不对?那跟你认为,你心目中、理想中的一个“大学生”,各位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在家自学。在家自学也无所谓,反正你如果按照一般的学制,你到了适当年龄,已经是大学生的年龄。所以,你接受过传统文化,你来这样子思考,到底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够资格称为“大学生”。我记得这个答案好像在前面上课已经公告过了。因为太多了,这个答案内容很多项,所以我最后把它浓缩成四个就好了。我们在要求学生要达成某一个目标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给他太多,太多目标、太多选项,四个其实已经够多了,最好是两个,两个、三个,或者是单独一个目标,那更明确。所以我后来就给它归纳成这四个,白字看得不太清楚,把它简约成,我们之前不是讲“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约就是简约。刚才那么多的大,你全部都倾倒给你的学生,然后要求他,你的目标,这几个大你都要做到,他真的当然、当下就头大了。所以浓缩成具体可行的,可大可久、可长可久的,就列出了这四个大,宽大、博大、宏大、伟大。这是第一个步骤。

第二个步骤,要落实一下,这些都是形容词,都是在修饰名词,也就是说它修饰的对象是什么?好,这个答案就让大家来填。宽大指的是什么?对,心胸。那博大呢?学问。宏大呢?宏大是什么?视野、见识。伟大呢?志向,还有呢?我们常常讲,什么什么伟大?人格伟大。当这个填充题、这个空格有两个以上的选项的时候,你就可以去比较看看哪一个更贴切,然后找出一个最符合我们需要的答案。心胸宽大,学问博大,见识器识宏大,最重要还有人格伟大。这四个目标,四个条件,如果都具备具足的话,其实已经不只是一个大学生了,算是一个君子了。就算他没有上过学校,不要说没上过大学,连中学、小学都没有读过,“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所以大学不在于你是不是有那张文凭,而是你是不是具备它的内涵、具备这几个条件。有了这些条件,你没有毕业证书,没有那个学位、学历,你也一样是个“大学”,大学士,还不是“大学生”而已。那如果你这四条,不要说四条都具备,你具备三条、两条、一条,也都不错了,远比现在硕士、博士都还了不起。

所以,我们从我们所了解的传统文化当中告诉我们的这个“大学”应该具备的条件,或者我们就从辞典里面所谓的“大”当中,去把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这些条件,把它摊开来看看,进一步再分析。

心胸宽大,我们把它再明确一点来看看。这个心胸指的是我们的容量,心的容量,这是一个容器。然后底下学问跟器识就是它的内容物,里面装的是什么。最后整体的展现就是人格。你不是写了有容乃大吗?有容,有容包括你的容量够大,再来,你的内容物、你装的东西是充实的、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这样子才能够称为“大”,有容乃大。

所以各位看,心胸宽大,你这个容器才会够大;容器够大,你才能够装进博大的学问;博大的学问装进去了以后,你的见地、你的器度、你的器识,这些跟着大。整个人格,人格这个格就是格局。格局很重要,建筑物,像我们这个格局很大,你自然走到这里面来,就心胸也跟着宽大。那格局小小的,除非你是像刘禹锡《陋室铭》讲的那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你要有德,你才能够掩盖过去外在的局限。否则的话,人,你要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有能力,力量够的话,是境随心转;力量不够的话,是心被境所转。

好,分析完大,再来看这个“学”。“学”我们讲过了,这个大家都不陌生。第一个就是仿效的基础阶段。这个是朱熹所讲的,“学之为言效也”,效就是仿效。第二个是觉悟,就是成熟阶段。《说文》:学者,觉也。

名词的部分有道术。道就是理论,哲学,佛学、数学、科学、哲学、医学等等,这些理论的部分。术是技术,百工技艺各种学问。这个“道术”,这两个字是清朝一个学者叫毛奇龄他下的定义,“学者,道术之谓也”。奇怪的奇,年龄的龄,毛奇龄,这一位学者也是四书方面的研究者,他有一部四书学方面的著作。另外还有一个是教育的场所。这是“学”的含义。

我们不管是“大”也好,是“学”也好,用现代的这些语言学、语义学、文法,用种种现代的方法来重新解读传统的这些文句,其实都不相违背,可以互相发明,反而可以让我们更具体的、更有条理的去掌握词意。

所以把这个“大学”合起来来观察,“大”跟“学”这两个字,就刚才讲的大,要心胸宽大、要学问博大、要器识宏大、要人格伟大;那“学”呢?你要从基础阶段的模仿、仿效到成熟阶段的觉悟,这样你才够资格、有条件,合乎这样“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条件。这就是目标,目标先定立好,达成这四大目标,当然这个过程你要从模仿阶段到成熟阶段,合起来才叫做“大学”。

接下来就浮现下一个问题了。有了四大目标,再来要怎么样去落实,去达成这四个目标?这些目标不是摆在那里好看的,不是装点门面的,而是具体可行的,否则的话就变成空谈。怎么样达成这四大目标?其实在《中庸》、《大学》,在《大学》那一篇里面,已经都把答案讲得清楚了,大学之道在什么?明明德。明明德,各位有读过《大学》或听过讲解,上过《大学》吗?有没有?都没有,好,没关系,那先听一听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去详细看一个注解。

明明德这个明,第一个明是动词,就是恢复光明,当作动词用,让它恢复光明。让谁恢复光明?让明德。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光明的德性,恢复光明的德性。儒家就在讲这个明明德。那各位佛学佛法都不算是初学,都了解人、众生皆有佛性,对不对?明明德的观念跟我们开发佛性不是完全一样吗?每个人都有佛性,成佛就是开发佛性的过程,从初一到十五的月亮,一点一点的放光明。所以那个明德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佛性,明明德就是开发我们的本性。因为这个是在学校里面讲,不好把佛那个字明白的摆出来,只能化妆一下,叫做潜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套用现在的一些术语,开发自己的潜能。人是有无限潜能,外面都已经这样子讲了,这一句话大家都不会质疑,开发潜能;那你讲说开发佛性,他们就有意见了。所以现在我们在对外要弘法,对初机就是要运用种种的方便,善巧方便。所以不管是从文学角度、从科学角度,从各个方面,都是可以跟佛法相结合。

第二个是“大”,整个大的架构。要落实这四大目标,就从这几个方向、几个方针、几个方法去实行、去实践,去恢复光明的德性、去亲亲仁民,仁民爱物,然后要念兹在兹,不忘你的至善。刚才讲到潜能,那现在就是要用世间的语言、世间的概念来辅助我们,一般我们讲佛法,讲要怎么样能够开发自己的本性,怎样让自己的光明显露出来。

所以我们有时候也要留意,留意一些资讯,什么样的资讯?有助于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不管是儒学或者佛学,以我的立场就是,对我讲这门课有帮助的这些观念、这些图片、这些资料时时留意,都可以纳入为辅助的教材。像这个也是我在无意中发觉的,就拿进来做参考。他讲到这个大脑,一般讲大脑的潜能开发,那我们也从大脑着手,没有关系。

大脑分成这三个部分,它有第一层就是最外面,最外面就是大脑,就叫大脑,它负责理性的部分,就是思想判断、理智分析的这个区块。进一步再往里面的那一层叫做边缘脑,它是掌管情绪的部分,包括喜怒哀乐、荷尔蒙分泌、胃口还有压力的反应。最里面那一部分叫做脑干,它是负责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这些,是非自律神经。你的血液循环,你说好,我可以控制,我可以控制,你能控制的是什么?能控制的是那一些思想判断、理智分析,那个是可以理性控制的。至于这些喜怒哀乐、荷尔蒙分泌、胃口和压力,可不是随意让你控制的。再往深一层,这个消化、呼吸,呼吸当然可以憋着不呼吸。那你说,好,下令,我现在下令暂时停止消化。不行吧?血液暂时不要循环。也不行吧?那不是随便你怎么可以控制的,那是由脑干那些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在控制指挥的。

先了解这些,然后再进一步看怎么样开发你的潜能。这个上次也看过了,我们的脑波,按照这个频率,最高的,从十三赫兹到三十赫兹的那个范围叫做β波,这个叫做外部意识,就是泛指一般清醒状态,说话等所有意识状态。像各位,我现在在讲课,你在听课,我们的脑波都处在这个状态之下,都是β波。

进一步降低了他的频率以后,大概大约在八赫兹到十二赫兹,这个叫α波,是内部意识,它是紧张感松懈,进入冥想这个状态。这个冥想就是远离,就不要想,目标就是不要有念头。但是彻底的没有念头,那是很不容易达到的,只能说让他的脑波,就是那个频率降得愈低愈好。

继续往下降,就是四赫兹到七赫兹,这个是θ波,进入内心的意识,就是深层的冥想还有睡眠状态。然后到了最低的是一赫兹到三赫兹,这是δ波,无意识状态,深层的睡眠还有三昧境界,三昧就是正定的这个境界。

各位你看,它最少还是有一赫兹,没有说是零赫兹吧?

好,这是我们从医学角度的观点来看脑部脑波的活动状态,还有前面那种从大脑、边缘脑到脑干,从这个地方进一步去了解。

然后我又看到了一篇文章讲到《脑呼吸》,这是韩国人李承宪,他写了一本书叫《脑呼吸》(这篇文章是从琉璃光杂志里面看到的,有一位雷久南博士,她对这方面也有她长久以来深刻的体验),他说,当我们能够进入脑干,那种感受是喜悦,是包容一切的爱心,也就是悟道的体验,进入脑干。刚才不是从那个最外围的大脑,很理性的思考;进入中间那个边缘脑,那是情绪方面的;最后你要进入脑干,能够进到脑干的境界,那个是很喜悦的,同时你就可以包容一切,就有那种爱心。

我们这边的水结晶那个实验室,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爱,对不对?就是关怀、就是爱心。所以重点就是说,我们如何让我们真正能够发挥出那种最纯净无邪的爱心。这个李承宪先生说,这就是一个悟道的体验。悟道就是我们刚刚讲《大学》第一个“明明德”。明明德就开发你的潜能,把你的佛性彻底开发出来,那就是悟道的体验。一旦每个人有这样的体验,他的生命就会全心全意的为整个地球的福利来奉献,因为他已经知道这个宇宙没有个体,只有整体,为了整体的福利来努力,也就是为我们自己个体的幸福在努力,这个时候你自自然然就会去亲民了。刚才讲说新民,新民那个新,就是苟日新,又日新,日新又新。用新也讲得通,这一面镜子满满的镜面都是灰尘,布满了尘垢,就好像我们的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要怎样?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把这些污垢尘埃统统擦干净了,就焕然一新了。所以新民这个新就是动词。你自己的烦恼、污垢清干净了,你也要让别人一样可以能够日新又新。

如果只为了个体的幸福而伤到其他个体,结果是伤到整体也伤到自己。所以我们如果能够进入那个脑干,进入那个悟道的境界,了解到这个宇宙是一个整体,这个就体现了佛家所讲的叫做无缘大慈,还有呢?同体大悲。什么叫做无缘大慈?无缘,没条件的,不是讲条件的。讲条件说,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你对我不好,加倍奉还。无缘大慈是无条件的爱。在这个世间,无条件的爱不多见。就你所看过的,什么样的爱可以算是无条件的爱?对,就是母爱。任由这个子女对你怎么样的嫌弃、对你怎么样的憎恶,再怎样子逃离你身边,这个母爱永远不会停止。所以在我们世间法里头,还可以找得到母爱是无条件的。否则朋友之间,你做得到吗?做得到无条件的付出吗?很困难;夫妻之间也不容易。真正要达到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研究教理你知道,菩萨要达到相当的境界才真正做得到。

所以在雷久南博士那一篇文章里面,她提到,如果我们要进入脑干,刚刚不是说你如果进入脑干就是有悟道的喜悦吗?你要从大脑进入边缘脑,从边缘脑进入脑干,要通过两道关卡。第一道关卡就是从大脑进入边缘脑,这个关卡,怀疑是这个关卡的特质。意思就是说,你只要有怀疑,你就进不去;你只要去掉了怀疑,你就可以从大脑进入边缘脑。这么简单?好,我不怀疑了。你嘴巴讲不怀疑,心里面大疑特疑。你要知道,贪嗔痴慢疑这是什么?根本烦恼。你要断惑就是要断这些根本烦恼,谈何容易?以为嘴巴说我不怀疑了就真的不怀疑了,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二道关卡,从边缘脑到脑干,所面临的是恐惧。要突破这两关才能够进入脑干,进入脑干你才有庞大的力量。这个恐惧,其实来自于根本烦恼当中的贪。怎么说?这个贪衍生出来就是我爱、我痴,就来自于对自我的执著,来自于我执。你因为贪爱你这个身体、贪爱你的身体延伸出去的这种种一切,属于我,我所有的这一切,我的财产、我的家人、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一切一切一切,你害怕它丧失了,害怕它不见了,这个念头、这个心其实就是贪,贪爱。所以有了贪爱,你患得患失,你就会有恐惧,你就害怕失掉、害怕失去。

所以他要进入脑干的这两道关卡,必须突破怀疑跟恐惧。

这边举了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在动物园的老虎笼外面,一不小心,小孩子掉进那个笼子里面了。在这个紧急状况之下,这个妈妈突破两个关卡,瞬间突破两个关卡,进入脑干的力量,用两手将铁笼拉开,好像大力水手一样,这样就拉开了,把小孩子一把就拉出来;可是过一会儿,这个事情过了以后,你叫她重新来,做不到了。

这样的事例其实很多,以前我们常常会把它解释成那叫肾上腺激素的作用。譬如说火灾的时候,一个人,一个妇女竟然从几楼扛着冰箱,就这样轻而易举就扛下来;等到火灾结束以后叫她扛回去,办不到了。以前我们读到这些资料,都被解释成肾上腺激素。这边的解释我觉得满可以参考的,就是当下突破那两关,毫不怀疑、毫不恐惧,母爱,伟大的母爱,当下她只看到孩子的危险,她有没有想到老虎很可怕?没有,再可怕她也不怕,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所以这悟道的喜悦从哪里来?因为一般人活在大脑意识层,最外围那个大脑。大脑意识层充满了怀疑、充满了抗拒、充满了批判,还有那些理智思维;或者活在边缘脑的恐惧、愤怒、悲伤等等,所以根本没有办法体会到进入脑干的喜悦。刚刚讲怀疑,怀疑就抗拒、怀疑就批判,然后认为自己很理智。尤其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书读得愈多理障愈多。所以古代禅宗要破除这些文字,文字的迷思,所以不立文字,它的道理就在这里。懂得一大堆、讲了一大堆,很会讲,可是一件都没有做到。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你懂得多少,而是我们做了多少,这才重要。

所以在外面这一层大脑意识层,整天就在那边,甚至在进入边缘脑的那个恐惧、愤怒、悲伤那些情绪,坠入你那情绪范围,在情绪里头,低落的情绪,情绪不稳。常常讲说,你这个人太情绪化了。什么叫太情绪化?常常喜怒无常,才一下高兴,一下就发脾气,一下很快乐,一下又很沮丧。这上次我们讲那个七情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然后要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我们看到现在,其实从我有印象以来,已经不止十年,差不多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气候的异常、气候的变化,气候乱了,乱了这个次序,大概从我有印象以来,已经超过三十年了。最明显的三十几年前,我就看到像现在这个十月,那樱花、桃花就在开了,这个我印象很深,一九八几年那时候。三十年前,那个现象第一次发生的时候,大家都很关心,有的人还幸灾乐祸,还不知天高地厚,大家来去赏樱,来去欣赏三月才会开的桃花,成群结队在那边赏花,都不晓得这是老天爷在警告了。农民最苦了,他们有经验的人他就知道,惨了,明年的桃子收成就少了。这都是被这个气候所影响。那气候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众生的共业,就共业所造,众生的这个心、情绪去感召的。所以地震,我们讲说什么太平洋板块、什么菲律宾板块在那边挤压。大自然也就跟着这样子,有台风、有气候的强烈的变化,酷冷酷热。像今年,各位以前没有见识过台风,来到台湾接二连三,好几个台风,而且最近这几个台风都特别严重,很多地方灾情都很惨重。这些源头都是我们的心。

所以修行、修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两个关卡,进入脑干、进入宇宙喜悦的源头。这是雷久南博士她从她的角度,来描述所谓的修行要达成的那个悟道的境界,就是通过那两道关卡,那佛家就叫做断惑。当然,这个层次,你没有办法说完全百分之百一样,你不能说她没有怀疑,像那个母亲她一下突破两关,她就已经断惑了。千万不要做这样的联想,这些都是提供我们在了解、在体验、在说明、在描述某一个概念的时候,很好的一个参考教材,这样子就可以了,不要做太多的这些比附。所以能够通过怀疑跟恐惧这两道关卡,而进入喜悦、进入脑干。

同时她也提出一个自他交换的方法。就是说在修心的方法当中有一个非常善巧方便、有效的方法,可以突破大脑和边缘脑的自卫反应、自我防卫,也就是自他交换的修行。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快乐、拥有健康、拥有幸福,所以就会把不好的丢给别人。因此这个恐惧是来自于怕失去“我的”,我的一切,刚刚说过了,我的身体、我的财产、我的名誉、我的亲人等等,尤其特别是指这个身体,就叫我执。

所以自他交换最重要的,我们都读过儒家人溺己溺、将心比心、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这个就是把自己的立场跟对方的立场转换一下,将心比心。在佛家讲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这样的一个方法就叫做自他交换,用通俗一点讲就是多为别人想。

多为别人想,这句话有的人听听就算了,听听就过去了,没有特别深的感受。我可是有切身的体验、切身的感受,包括我们讲话的一些用语,我年轻的时候,我常常跟人家讲话就说,“我觉得你应该要怎样,我认为你应该要怎样”,我讲话的口气都是这样。后来有人跟我提醒,你这个口气这样不太好,你可以换另外一种比较温和,人家比较容易接受,“我建议你怎样”。你知道吗?我花了十年才改过来,不是那么容易,常常就脱口而出,我觉得你这样不好,我认为你这样子,或者不要讲我认为、我觉得,就直接用你这样不太好,要怎样怎样。慢慢的才会自我觉察,我建议你怎么样,对方听起来就比较可以接受。所以这个就是我们都还没有真正的将心比心,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如果我们有多为别人想,当你看到路边有一根铁钉、有一块玻璃、有一个容易伤人的东西,你如果有这样的将心比心的同情心、同理心的话,你就可以把它捡起来,免得有人再受害,这就是多为别人着想;否则的话,管它去,反正我有看到了,我没有踩到就好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有这样的心态,这个社会就很冷酷了。

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就是开发自己的潜能之后、之外,还要协助他人来开发潜能;自己开启了佛性,你要帮助别人开发他的佛性。

第三句,“止于至善”。怎么样止于至善?这个“止”有安住的意思,还有系念的意思。刚刚说过,不要只是把它解释为停止,解释为停止其实也没有错,但是一般人都着眼在你由动而静就这个过程叫做停止,你都没有把这个重点专注,集中这个注意力在它停止以后,接下来呢?它就留在那里了。所以这个止就是住在那个地方,安住在那个地方,安住。那我们把它引申到我们的念佛,念佛不就是要注意力专注在那个佛号上面,就叫做系念。这个系用得也很好,绳子牢牢的绑住,绑住你这个念头,不要像心猿意马,不要像那个马、像猴子一样到处跑,系念住,那叫止。

这个“至”,我们也可以把它进一步看看它的含义,一般就是解释为终极的意思。至圣先师那个至就是终极,就是达到百分之百的圆满了,终极。但是它还有另外一个动词的意思,就是到达。

所以我们透过这样的一个分析,我们可以把一些文字、一些语词,可以配合现代人的情况,做一个方便的解释,这个待会我们再讲。

这个“善”,善就是到一百分的,那个就百分之百的完美,至善至美。如果把它解释为达成,达成,先达成近程目标,再达成中程目标,最后达到远程目标、终极目标,达到终极目标那个就是百分之百的圆满。所以过程也照顾到了,终极目标也照顾到了,就不要只是只有终极目标一百分。就好像说,好,现在我要求,我当老师的,我要求你们人人的考试分数都要一百分,少一分打一下。台湾就是这样子,台湾国中生好可怜。大陆会不会?大陆有没有这样?有没有少一分打一下?一百分,九十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九十分还要被打十下。所以,我们就是因应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让学生有成就感,你只要达成你自己的目标,目标自己设定。

举个例子,好,某甲,黄同学,你这一次数学你觉得你可以考几分?他说,我觉得我六十分就不错了。老师说好,你只要达到六十分,这就是你的目标。好,乙,某乙,你是七十分,自己定。好,你是八十分,你是九十分,自己定自己的目标,你达到这个目标了,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写书法也是这样跟你们讲,不要跟别人比,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你只要这一次比上一次进步,那就不错了,那就达成善了。就不一定要达到至善,达到那个一百分才叫做终极的至善,这样人人就望而生畏,我做不到了,我一辈子跟一百分无缘了。

好,再来,所以我们人生有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目标,你要时时去系念着你的人生目标,不要忘记。上次有提过,目标跟目的有什么不同?目的,目的就是刚才讲那个终点那一个点,终点站那一站叫做目的,目的地;目标是沿途的那一些过程、指标。譬如说我们现在从台南要去台北,你的目的地最终站是台北。你开车上高速公路,你上高速公路,沿途有一些路标,它也叫做路标,也叫标,它会告诉你,台南上去嘉义还有几公里,它不会马上就跟你讲台北还有几百公里。好,嘉义还有几公里,过了嘉义又跟你讲,台中还有几公里;过了台中,新竹还有几公里;过了新竹,桃园几公里;过了桃园,台北还有几公里,一站一站,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阶段性那个过程就叫做目标,最后那一个点才叫做目的。

所以我们人生你要给自己设定几个阶段性目标,一步一步去达成。不要像考试说一下子就要一百分,那达不到一百分,每个人都要打好几下。打好几下是自己给自己这样的一个压力,然后呢?挫折感,然后就沮丧,甚至最后就裹足不进了。所以这个是我在学校里面给他们大学生,提供他们做参考。你的短程目标就是大学怎样顺利毕业?顺利毕业,不要以为理所当然,怎么会毕不了业呢?有,还是有人毕不了业。早期台湾是二一,二一就是二分之一不及格,就要退学。后来因为教改的关系,学生愈来愈伟大,他快要二一了,想尽办法让他不要二一,好,以后还是有人二一,有人二一,最后怎样?一次二一不退,第二次二一才退,一直退让一直退让,现在真的是要不毕业都很困难。所以短程目标,就让他大学顺利毕业。那近程目标,你三十岁以前,你给自己定,我三十岁以前,你要外面的,考上一些什么执照、证照,或者是通过什么多益,通过什么托福,那些语言测定,电脑的一些认证。

中程目标就是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三十到六十五岁。那远程目标,退休的规划。

有没有终极目标?这个部分就要讨论到宗教问题了。那有的人说,好,我六十五岁再来探讨宗教。你能不能活到六十五岁都不知道。所以人生无常的概念要愈早接触愈好。各位如果有机会到殡仪馆看一看,看那些挂在那里的遗像,都是老人吗?据我的经验,反倒老人不多,都是那个年轻力壮的,或者是说年轻貌美的,甚至也有儿童。所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魂都是少年人。棺材里面装的不一定是老人,都是死人,死人就不分年龄了。所以订定这样的一些短程、近程、中程、远程,还有终极目标,让我们一个一个去达成。

所以《大学》里面讲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止就是刚刚讲,你心系念的这个目标。有了这个目标以后,你才有一定的方向。这个定就是方向,确定的方向。就像我们在荒郊野外,如果你迷路了、迷失方向了,怎么办?以前童子军都有教一些辨认方位的方法,看太阳在哪一边,对不对?太阳在哪一边。那你要知道你现在所在地,跟你要回去的那个位置,是在你的南边还是你的北边,这个一定要确定,确定这个方向、确定这个目标,你才不会南辕北辙,才不会愈走愈远。所以了解到你的方向,心里面系念着这个目标、这个方向,你才会有定向;有了定向以后,你的心才能安静下来;安静下来以后,你才能够心安;心安以后才能思考;思考以后才能够有所得,定静安虑得。定静安虑得,大家都讲定静安虑得,忽略了前面还有那个止。没有止,哪来的定?止就是心要好好的守住一个地方,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不是?止。

接下来讲第四代的时间管理,本末先后。

《大学》的经文上面是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近道”,不是悟道,也没有说知所先后即为道矣,他是讲近道,就是不远了。所以这里面讲到本末终始的问题,那我这份资料是从天下出版社《与成功有约》那本书上面的一份资料,可以拿来这边互相阐发。

它把这个事务分类,分成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分成四类,按照排列组合:

第一类是又紧急又重要的,有危机处理的问题、急迫的问题、有期限压力的报告。各位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压力吧,要报告、交报告、要试讲,还要做种种的其他这些。或者一般的有截稿、团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同学之间的冲突要处理的,我这个是就一般大学生里面所会面临的这些问题,这些又紧急又重要的列为第一类。

第二类是很重要但是不紧急。什么是很重要?自我充实。大学生有时候学习更多的外国语言,学习更多的其他的自我充实的知识,这个很重要,但是并不紧急;意思就是说,那个不做不会马上有问题,不会马上产生一些需要你去处理的压力。再来,改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没有错,可是也没有那么急迫。还有未雨绸缪,重要的计划报告。什么叫重要的计划报告?例如说下学期、下学年,你现在是大二,大三、大四或许要考研究所了,类似这样子的一些问题。再来运动跟休闲,这是对身体有帮助的,你不运动的话,身体会生锈、关节会生锈,休间也很重要。所以包括其他订立计划目标,了解毕业后出路、学习多种语言、运动等等这些,很重要却不紧急,这是第二类。

第三类,很紧急却不重要。不速之客,这个速是什么意思?速就是招的意思,招呼,请,不请自来,叫做不速之客。突然出现在你眼前的朋友,高中同学,来拜访你了,怎么办?你能不理他吗?你如果真的感情很好、交情够的话,对不起,我现在很忙,你先回去。说好,回去。否则的话,老远从高雄跑来台北找你,甚至从大陆飞回台湾找你,你都不理他不行。好,再来,马上有电话、有一些信件,不处理不行,可是并不重要,必要而不重要的问题。所谓急迫之事是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却不重要。所以这些归为第三类。

再来第四类,也不紧急也不重要。一些繁琐的工作,洗衣服算不算这一类?不洗会不会怎样?会,你要看,因人而异,有人不在乎,有人一天不洗不行。一样,有一些信件、有一些电话、有一些浪费时间的事情,有一些有趣的活动,譬如逛街,譬如说玩那些游戏,现在最流行就是抓宝,晚餐吃什么?今天line已经累积几百通还没看,这些都不紧急也不重要。

这四类事情,你的处理先后顺序,照你的经验,如果这些都是你的事情,你会怎么样处理优先顺序?第一类当然要先处理,对不对?摆在优先的。那第二类或第三类、或第四类,你是按照一二三四类排一二三四的顺序吗?还是排一三二四,还是四三二一?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处理?我们调查一下看看,应该是有这几种,一三二四,一二三四,还有什么?就这两类,我们调查看看,你是这一类的举手,好。你是一二三四的,两位、三位、四位,好。这个没办法说少数要服从多数,完全是看个人的。

那我们现在看看,你怎么样处理就会造成你的生活秩序变成怎么样。你如果偏重第一类事务,又重要又紧急的话,天天都在处理第一类,造成压力过大、筋疲力竭,永远在那边收拾残局。刚才举这个,大家都举了,这是第二以后,不一样。应该都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吧。

如果你偏重第三类事务,不重要而紧急,结果叫做短视近利,你是享乐主义,一天到晚都在处理危机,而且被视为巧言令色、讨好他人,轻视目标跟计划、缺乏自制力、怪罪他人、人际关系浮泛,甚至破裂。这偏重第三类的。

偏重三、四类,偏重第三、四类,都在处理那些不重要但是很紧急或者不紧急的事情,没有责任感,无法完成分内工作,甚至工作不保,最后是依赖他人或社会机构维生,年尾就去吃尾牙宴。

为什么第二类还没讲?重点就在这里了。如果你能够分一点时间来处理第二类事务,它很重要,不过不是那么紧急,这样的人就有远见,坚持理想,能够维持生活的平衡感,有纪律、有自制力,比较少有危机。

所以第一类、第二类,处理这个紧急重要危机处理,有急迫的问题,有期限压力的报告,自我充实,改善人际关系,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运动休闲等等。这些你要知道,第二类跟第一类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关系?所有的第一类事情都是由第二类演变来的,都是由第二类经过时间的拖,拖拖拖拖拖,拖到最后就变成又紧急又重要了。本来是重要性都一样,对不对?可是,一个是还有一个月、还有两个月,不紧急。现在一个月过去了,愈来愈接近了、愈来愈紧急了,第二类就升级为第一类。事情就是这样来的,这样演变发展出来的。

所以如果我们有智慧、有远见的话,你就不要天天只是在处理第一类,就算有一点点的空档,你就不要对自己那么样的刻薄,要善待自己,现在应该休息了。你如果拨一点时间来处理第二类,至少让它不会再演变为第一类。这就是说,再怎么忙,你也要拨一点时间运动、要休闲、要防患未然、要未雨绸缪、要自我充实、要改善人际关系,而不是任由它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第一类永远处理不完、永远追着时间跑。

所以你看《大学》那几句话,讲的是一个原理原则,要怎么应用,就看我们自己现实生活当中,能不能仔细去用心体会“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了解那个先后顺序,你从根本的地方去着手。所谓的根本就是第二类,很重要却不紧急。不过也是因为不紧急,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人往往就是要烧到屁股了还不急,烧到眉毛了,有时候就还好吧,最后叫做不见棺材不掉眼泪,见了棺材眼泪也掉不出来了。

所以《大学》里面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个是讲本末先后,你要了解这个道理,找到下手处,才能够事半功倍;否则的话就倒过来,事倍功半。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叫穷忙族?一天到晚忙忙忙忙,忙到最后,一个是忙,忙乱的忙;忙到最后,茫茫然;茫茫然到最后,眼盲心也盲,总之就是一片忙。台语茫叫做雺雾,大雾,雾茫茫,一片雾茫茫,根本都看不清楚,有眼睛跟没眼睛就差不多了。

这么多的条目,修身、正心、诚意、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什么不是格物致知?这跟我们谈空、谈有一样。佛法里面,你一下高谈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来空去的。就跟我们台湾教ㄅㄆㄇ一样,你如果没有加上那一个ㄜ,你大声的念ㄅ、ㄆ、ㄇ,教了半天,小朋友听不到你在讲什么,所以它加了一个ㄜ字,ㄅㄜㄆㄜㄇㄜㄈㄜ;我们那时候,我小时候是念ㄅㄛㄆㄛㄇㄛㄈㄛ,ㄅㄜㄆㄜㄇㄜㄈㄜ、ㄅㄛㄆㄛㄇㄛㄈㄛ;长大了以后,语言学家、声韵学家又教ㄅㄚㄆㄚㄇㄚㄈㄚ。我那时候很疑惑,到底是ㄚ还是ㄜ、还是ㄛ?原来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可以,那是一个辅助的方法。所以方法就要善巧,不能够执著说我要忠于原始的,ㄊ就是要念ㄊ,不能念ㄊㄜ,ㄎ就是念ㄎ,ㄎㄎㄎ、ㄊㄊㄊ、ㄙㄙㄙ,就变有气无声了。难怪我们国中的时候,英语发音那个都发得很痛苦,发得不标准。

好,从修身为本,那到底怎么修?我们休息一下,下一节课再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