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周易》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古时候的争议比较少,大家几乎默认了伏羲画八卦,文王系爻辞,孔子作易传的说法。
到了近代,人们才开始对《周易》一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有了很多的不同意见。
有的仍然坚持《周易》是西周初年的作品,有的则认为是西周晚期,有的说是春秋时期,还有的说是战国时期,更有甚者,还有的说是秦汉时人的伪造。
至于《周易》一书的作者身份,猜测也有不少,有的说是周公,有的说是南宫括,还有的说是孔子的弟子馯臂子弓……。
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够准确。
真正的答案,就在《周易》的卦序和卦爻辞之中。我们只需认真细致地考察一下,自然便可以从《周易》的原文中自己找到答案。
一、卦象和爻辞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周易》一书是由卦象和文字两大部分组成的。两个部分的形成时间并不一致。
卦象的起源比文字要早得多,我们说过,在义乌的桥头遗址中,已经发现了八千多年前的易卦,说明至少在八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发明了六十四卦和阴阳爻的体系,并将之用以占筮。(详细参看本系列相关文章)
义乌桥头遗址陶罐上的易卦传说中,第一位画卦的人物是伏羲。无论伏羲这个名字是否属实,桥头遗址的易卦已经证明,这位画卦之人至少生活在八千年前,甚至更加古老的年代。
伏羲画卦画卦之后数千年,文字才慢慢出现和成熟,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记录下来。
在这数千年里,无数代的人都在使用六十四卦进行占筮,并形成了许多美妙如诗的占辞——“繇”。
再后来,有人觉得这个六十四卦的体系实在太美妙了,仅仅用来占筮有点可惜,于是把六十四卦重新排序,并为每个卦编写了卦名和卦爻辞(繇)。
通行本卦序和卦爻辞的产生和结合,标志着《周易》的正式问世。
只有卦爻辞和通行本卦序相互结合起来时,才是真正完整的《周易》。
理解《周易》的成书年代和作者,既要研究通行本卦序的排列,又要研究卦爻辞究竟说的是什么内容,二者缺一不可。
卦爻辞的文字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卦序符号同样也反映着作者的思想,两者是统一的,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够找到《周易》的原作者。
二、通行本卦序的思想年代
可以说,《周易》的作者,在编写卦爻辞和排定六十四卦顺序的时候,是站在了数千年历史的高度上,对过往数千年易学发展史进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卦序如此,卦爻辞也是如此。
先来说说卦序。
我们说过,通行本卦序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而且复杂的卦序。
所谓通行本卦序,就是《序卦传》中记载的六十四卦排列次序。
这个卦序的产生,比马王堆帛书中的八宫卦序出现时间晚,比邵雍的先天六十四卦序时间晚,甚至也比卦气七十二候图中的卦序晚。(详见本系列前几篇论述)
通行本卦序,是在先天六十四卦和八宫卦序产生之后,在卦气图的基础上完成的。
但是这个认识还不能帮助我们确定其年代,因为我们已经说过,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实际上非常古老,最晚在商代已经就已经确立,我们无法确定它们的上限,因此也就难以据此确定《周易》的成书年代下限。
好在通行本的卦序有一个明显的规律:“二二相耦,非覆即变”。
三十六宫都是春用《周易》作者写在卦爻辞中的原话,就是“反复其道”。
用一个字来总结六十四卦排序的规律特征,就是“复”。
巧的是,我们在《周易》的卦名中,看到了“复”字。
我们还在卦爻辞中,看到了“无往不复”的规律性总结。
更巧的是,“复”与“孚”字相通,帛书本中所有的“孚”字,都写作“复”,可见是作者的一语双关。而“孚”,同样也可以在《周易》的卦名“中孚”中找到,更重要的是,“有孚”一词,在《周易》之中高频率出现,是作者极力提倡的一种美德,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
“孚”,就是诚。
巧的是,“诚”,也是战国时期的思孟学派大力弘扬的美德。
“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中庸》
三、思孟学派与《周易》
所谓思孟学派,是以子思和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思想流派。
孔子之孙:子思亚圣孟子这个学派,与《周易》的关系可谓极其密切。
最早为解释《周易》作的易传中,《大象》一篇便是明确出自思孟学派之手。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一句,便明明白白是这个学派的祖师曾子说的话。
曾子“君子以反身修德”一句,与孟子的“反身而诚”如出一辙。
而“反身而诚”,又与《周易》中的“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孚)”如出一辙。
不仅《大象》一篇,实际上,我们在早期的易传“十翼”之中,到处可以看到思孟学派的思想指纹。
因此可以说,最早为《周易》作传的人,就是出自思孟学派。
我们本以为,这个自称得到孔子嫡传的学派,只是继承了孔子未竟的事业,为《周易》做了一番详细的注解。
孔子老而好易,韦编三绝谁能想到,不仅仅是易传,就连《周易》本身,也是出自这个思孟学派之手!
(未完待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