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到一个很可怕的新闻——
有人做了个中国各式菜系的gdp地图
第一名是川菜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处处有火锅我还能理解
但第二名根本不在我国地图上
是日料
???
不过日料店的确火爆
每当夜晚悄悄来临
我见过各种风格各异的油腻中年男子
把姑娘约到日料店的形状
屏风之后,有的油爆青春,有的酥炸爱情
他们把大师傅想象成陈道明,并幻想自己帅得悲天悯人
这些我都能忍
唯一不能忍的是你们喝黄酒的方式
黄酒是日本人餐桌上常见的酒品
各种日剧里都出现过日本人喝黄酒的桥段
他们喝黄酒,乃至于其他酒都有个习惯:
加话梅!!!
茶汤泡饭加话梅,其实是为了去涩
加话梅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据说,这种喝法最早来自于台湾。蒋介石是地道的浙江人,黄酒自然是不离桌的。解放战争后,两岸关系紧张,一度处于封锁状态。所以浙江正宗的绍兴黄酒运不到台湾了。
他怎么办呢?只能凭经验自己酿。
我们知道,要想酿造出质量上乘的美酒,水土、气候和原材料这些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但台湾属于海洋性气候,它的微生物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本不符合黄酒的酿造标准。因而台湾出产的黄酒酒中含有大量的杂质,酒的风味和口感也极差。
为了掩盖这些缺陷,人们便提倡在酒中加话梅、枸杞等东西遮盖酒的苦味。久而久之,这样的习惯就留存下来。甚至于随着台湾黄酒的出口,输送到了日本。
就这样绕了一圈,黄酒随着日料,以另一种姿态回到祖国。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有人喝自家的黄酒也要加上话梅,表示与时俱进。
这对于饮用正宗的绍兴黄酒而言,简直是暴殄天物。
问:那如何饮用黄酒才是最佳姿势呢?
答案有三个:纯饮、冰饮和温饮。
黄酒之黄,盖因最初酿造出来的酒液色泽黄亮,呈澄黄或琥珀色,清澈透明,故而得名。从历史悠久的角度来看,黄酒似乎更有资格成为国酒——近年的酿造史,且唯中国有之,像儒教一样是我国的民族特产。黄酒生性温和,酒文化古朴雅致,而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是纯饮。
威士忌道友们,把纯饮,即Neat,看做唯一正确的道路。
Neat是干净整洁的意思;真正的好酒,风味丰富,任何杂质都会破坏它的“完整性”。
对于黄酒来说也是一个道理。面对品质优良的绍兴黄酒,就得以室温直接喝。这样能最大程度上尝到其鲜味。
第二是冰饮。
黄酒的“ontherock”,不是加冰,而是如香槟一般隔水冰镇。
在夏天饮用时,低温使得人们对于黄酒中糖和酸度的敏感度下降,原本黏腻的口感,也会变得清新宜人。佐以清爽的食物,如豆类,会让你觉得很爽。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酒量实在没有信心,当然加入冰块也是一个小技巧:琥珀色的黄酒与晶莹的冰块相映,如同欣赏荷塘月色,赏心悦目,清爽且不易醉。
第三是温饮。
温饮,指的可不是热饮。酒温以不烫嘴为标准,大概是热到超过体温3度左右,此时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随温度升高而蒸腾,香气盎然,妙不可言。
《红楼梦》里王熙凤劝诫宝玉不能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钗更借吃冷酒一题大发挥,细谈养生之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就发散得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苦?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于是宝玉听着觉得大有情理,便放下了冷酒,命人暖了再来喝。
其实古人温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不成熟,酒里的杂质比较多,把酒加热可以去除杂质。当然,现代黄酒企业标准化生产、科学贮存和灌装之后,酒中其实没什么杂质了。
所以温饮更多的是为了风味。不过,如果黄酒如加热到烫嘴的程度,那就过了,这时候醇厚的酒也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使酒味变酸,使香气分子挥发地过快。
初秋时节,热黄酒可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暖身。
日本人喝得黄酒淡而涩,加话梅,我理解。
可是在优质绍兴黄酒,甚至是半甜型黄酒里加话梅的叔叔们。只能说,你有一个粉红色的梦……
下次去日料店,碰到请你加一只梅子在杯子里的大师傅,你就说:
“我们不是野蛮人。黄酒里不加话梅。”
“小闹是个讲究人,就好绍兴黄酒那一口。”
绍兴产黄酒,有黄酒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做酒的大师傅。
去到绍兴,你也许会碰到一位90岁高龄的绍兴“酒头脑”,何和尚。
“酒头脑”是绍兴这所黄酒之乡对大师傅的称呼。
和我们所认识的大多数“大师傅”不同,何老先生,把自己藏的很好。
何老做酒,何老的父亲也做酒,连何老叫不起来名字的父辈也做酒。何老从16岁开始自己动手酿黄酒,一直做到今天,至今,他院子里堆着酒坛,烧酒的灶台也仍在工作。
何老的外孙说,每年,何老做的事情只有三件:收房租、种稻田,和每年冬至划船到鉴湖的中央宽阔出取水、指挥全家老小酿酒。
何老,知道现在的酒厂都用机器制作。但他呢,只会用两样东西:一是嘴,二是手。“为什么一把年纪了,还要酿酒哇?”他说,只有不停地酿,才能让自己对绍兴、对鉴湖、对稻田保持敏感。
他又说起自己的名字。哦,当年,村上曾经有15个人都叫“和尚”。如今,剩下的“和尚”只剩他一个人了。
那一夜,意兴阑珊,有几位爱黄酒的人在和他外孙同龄的桂花树下喝了一盅,那清甜的气息,让他们突然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如果现在开始动手,这件事一定是“来得及”的。
▽▽▽
来得及·慢酿,以传及上千年的“双套法”酝酿
它的类别为“善酿”
善是良好的意思,酿是酒母的意思
绍兴有句俗话:“酒跟着娘走”
酿酒人凭借有年份的母酒,把更迭的四季,注入成酒里
母酒被时间打磨,直到成熟得刚刚好,花了整整20年
恩,还来得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