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浑浑读之,缓缓清明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读了南师的《论语别裁》,开启了《论语》学习之旅,打算用3年时间逐章学解一遍,目前已经完成三分之一。最近,又看了南师的《老子他说》,看来还得预算3年,把《道德经》也认真研习一番。

说实话,在南师的指引下,行云流水地看了《老子他说》,合上书时,脑子居然空空如也。这就好像,吸溜溜吃了一碗牛肉面,巴咂巴咂嘴,打个嗝,叹了一声真香。可让你说一声为啥好吃时,却几尽无语。

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至,出关相迎,留其洋洋洒洒写下五千言论道与德的文章,这就是《道德经》。《道德经》以道德为纲,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实乃“内圣万王”之学,被称为万经之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镇店之宝”。借用纪晓岚的评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对于如此博大精深的学问,南师讲得头头是道,尽量浅显直白,就这我也听得是云山雾罩,始终懵懵懂懂。好在咱有自知之明,也不贪求过多,也不求见功于一役,许了3年,且就慢慢看来。

有几处留心记下来的,这里摘录,略谈些感受。

1.白居易读完《老子》,写了几首诗,《感兴二首》之一:“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这首诗很有禅意,参透了即洞悉世间真相。古人云:“福祸无门,惟人自招。”可其中由来,却在哪里呢?明明求的是财,结果引火烧身,只因为华丽的屋子才容易起火。而从未听到过大浪能把空船覆没,空船即便翻了也不沉去。名是官家的器物别多取,利是自身的灾难应该少求一些。这些就像匏瓜一样美味,但是吃得差不多就好了,别吃坏肚子。

近来阅读《张居正传》,前后几任首辅,严嵩,徐阶,高拱,包括张居正自己,官位显赫,权倾一时,却个个落得异常凄惨,甚至家破人亡。明神宗曾极力褒奖张居正,许诺“先生功大,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子孙便了。”可居正死后仅1年10个月,被他一手带大的神宗就抄了他的家,儿孙死散,发配充军,只差没把他拉出来鞭尸。此时再读“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所见就更加深透了。这正是老子所讲: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2.所谓“处无为之事”,是说为而无为的原则,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作应当作的事。作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所谓“行不言之教”,是说万事以言教不如身教,光说不作,或作而后说,往往都是徒费唇舌而已。

“处无为之事”。什么是无为之事呢?到底是应该为还是不为呢?前两天读黄庭坚的《法身》,最后两句是“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我以为,处无为之事,就是春来草自青的心境。如果是虫,那迎接春天,我就鸣几声;如果是风,那迎接春天,我就吹几下;如果是花,那迎接春天,我就开几朵;如果是冰,那迎接春天,我就化为水;如果是人,那迎接春天,我就兀兀然无事吃茶闲坐……为所当为,即是无为。有首禅诗说的好,“开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该来的自会来,不该来的自不来。一个“该”字,即是老子的智慧所在。所以,若要捧月先挖池,缘木求鱼永无果。

“行不言之教”。不言,一般理解为不说教、行身教。通俗点讲,就是执政者模范带头尚德崇俭,引领风尚,教化人民。再深挖一点,不言之教,可以与无为之事联系起来。春来草自青。如果把百姓比作草的话,不言之教,可以想象为布设“迎春”的场景,就是从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人文环境、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从而潜移默化地使人民实现“草自青”的效果。

3.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廉颇失势,门客皆离开,等他重被启用,门客又都回来。廉颇说:“你们走吧!”门客说道:呀!你的见识怎么如此陈旧。天下人以市道交往,有势则依从,无势则离开。这是平常的道理,有什么好怨恨的呢?

这让我想起了苏秦返乡的故事,无权势的时候家人冷眼旁观,嫂子连饭都不给做一口,挂六国相印衣锦还乡,家人匍匐在地不敢俯视。苏秦调侃嫂子:“何前倨后恭也。”嫂子说了一句:“见季子位高多金也。”

千古人情,尽在其中。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不明此中真义,我等痴人必是事事碰壁、自寻烦恼。“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些箴言俗语,看似不尽人情,其实全是人情。只有认清“势利是常态,道义是变态”,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多一分对势利的坦然,更多一重对道义的敬重。

4.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两种能力:“提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

学习古今圣贤智慧,有时令我很困惑:人生到底是该奋进,还是该放空?有的说,立大志,勤学敏思,终日奋斗不可懈怠;有的说,性本空,活在当下,不恋过往不求未来。

奋斗,这本没什么错,人总得长本事,起码得谋生活,这辈子总要活出点价值来,可奋斗的历程,有时让人很痛苦、很委屈、很无耐、很悲惨,难道这样的奋斗也值得吗?用今天的苦,换取明天所谓的幸福,这样的人生值得过吗?最可怕的是,万一死在奋斗的路上,那得多冤枉啊!

放空,又显得疏懒,与主流价值脱节,背负着没出息、不争气的名声,虽然个人觉得安逸,想着如此了却一生足矣,可却时而有些失落,缺少价值存在;时而又被空虚裹挟,不甘于寂寞,就这样徘徊不定,犹豫不决。

看到南师的忠告,人既要提得起,为学日益;又要放得下,为道日损。是啊!人生哪有什么固定模式,该奋进的时候奋进,切莫找一些“放下”的理由,那不过是庸人的借口;该放下的时候放下,切莫贪恋尘世的功名,陷溺于欲望之中无法自拔。而智慧,就在于遵从本心,奋斗是我所欲,放下亦是我所欲,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在我看来,也许奋进是放空的奋进,这样才能轻盈;而放空恰是奋进的放空,吸收了奋进能量之后的放空,这样才能真空。

5.现代一般人以为,对人对事温温笨笨的态度就是道德;其实那个样子不是道德,而是乡愿,是很坏的行为。道德是对善恶是非有正确的认定,而且有所作为,不是一般人所讲的中庸。

做人难啊!率性坦荡,棱角分明,疾恶如仇,这样的人大多个性鲜明,难以融入现实,很容易遭受排挤打压,往往前功尽弃,中途退场。而那种温温笨笨,貌似严谨宽厚,待人随机应变,做事从俗趋时的人,却可以关照四方关照,玲珑八面,这样的人往往备受欢迎,通达无障。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为什么是德之贼呢?汉徐干说:“乡愿亦无杀人之罪,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这样的人,看似没犯什么大的过错,而实究起来,最可恨之处在于,他扰乱了道德标准,带坏了社会风气。杀人者虽然罪大,毕竟伤害的是一个或几个人,人人深知其恶,皆想得尔诛之。而乡愿,温温笨笨做人,处处讨好得利,一路心想事成,令人钦羡向往,如果人人争相效仿,就会使国家和社会的事业陷入空转虚耗。

做人难啊!左了不行,右了不行。为此,孔子才提出中庸。何为中庸?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庸,可以理解为中正不偏的真理。

老子讲,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天下万物,都是经由道生出来,德畜起来,物使之有形,势促其长成,所以万物都尊道贵德。如何践行道与德?必须立起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走中庸之道,谨防温温笨笨的乡愿之风。

书中处处有妙语,时时露智慧,一时无法说尽,诸君自行前往采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