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元旦刚过,很多书友都在总结一年读书情况,有读过50本,本,本的,还有精读十几本的,并晒上书单或者书籍图片。满屏的正能量。
一年读了这么多书,输出了多少?内化了多少?不得而知。
我自己的情况是,输出不足5%,内化更是不值一提。
今天读了一本书《快速阅读术》,作者印南敦史,一年读书本,并每天输出书评。抱着好奇心,用时45分钟读过,很不错的一本小书。
该书的阅读理念,于我而言,如同当头棒喝。我犯了两个严重的阅读错误。也恍然明白,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依然一事无成。纠正这两个错误的做法就是作者提出的两个阅读法。
1.呼吸式阅读法
我们知道,人类和其他有生命的动物都要依赖呼吸生存,肺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直呼气到不能再呼出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如果用呼吸理解读书的话,你抱着一本本书阅读的过程就是吸气,呼气就是读书以后的“写作”输出。
自问,读过那么多书,你有过呼气式写作输出吗?
你试试,如果只吸不呼,一定会头晕脑胀的。这个道理都懂。可是我们阅读一本书,读过就扔一边了,从不输出或者很少输出,即使是简单的沟通或分享式输出也做不到。结果是读过很多书,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因为只阅读不输出,呼吸之间没有肺活量(阅读后的内化)。
如何呼吸式阅读呢?有4个步骤:
步骤1:一行采集。简短摘录触动心灵的文字,将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步骤2:一行精华。从一行采集的明细内容中,摘选出最令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步骤3:一行评论。养成撰写一行读后感的习惯。比如读完《中庸》,四字评价中庸为“内圣外王”。读完《论语》,四字评价为“修身养性”。不在对错,都是你当下的认知。
步骤4:定期盘点回顾。每隔一段时间,比如1个月,或读过12本书后,把读过的书盘点一遍,你读过什么?学到了什么?此时的回顾也是一种重要的输出手段。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完成呼吸式阅读,做到学而时习之。
那么流水式阅读又是什么?
2.流水式阅读
你喜欢听音乐吗?为什么会听音乐?我想,大多数人是为了放松心情,或者为了活跃气氛,喜欢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自由自在地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漏掉一个音符地去听,企图复制一首歌吗?这是贝多芬能做到的事情,普通人会享受旋律,或被某句歌词而打动。
听音乐,应该是一个更加自然的过程,等待歌曲流淌进自己的耳中、心底。
我们能够轻松地享受音乐,却为何在翻开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摆好架势”,一本正经地去读呢?难道我们不能像欣赏音乐那样,更加轻松地阅读书籍吗?
“流水式阅读”就是这样一种读书方法: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这些1%的知识片断,积少成多,并逐步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有人是功利性读书,有人是娱乐性读书。个人读书方式各异,我是功利性读书和存储式读书都占。读书时,总是想要记住书中内容。记住不用,过时也会忘记,而且阅读过程痛苦不堪。
流水式阅读,不读死书,也不死读书。以探宝的心态,有目的的阅读。跳读,快读,慢读,掌握最舒适的阅读节奏。书的内容向我流淌过来,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凡读书,必输出。不然你就是成为一个行走的图书馆又怎么样?脑袋里乱糟糟的放了很多书,如果只是信息的堆砌,没有转化为知识,并提炼为技能,那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了。
读书也要轻松,即使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大作,也可以流水式阅读,找到当下触动你的1%。
为写而读书,学会享受阅读,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