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颜子择乎中庸而得一善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从义理上考察,《中庸》第8章也是孔子称赞颜回好学,只是与《论语》中孔子以“不迁怒,不贰过”称赞颜回好学,在文字表述上有些不同。颜子被后世儒家学者推尊为“复圣”,择乎中庸,即反身而诚、反求诸己,复其性而反于“中”。
颜子择乎中庸而得一善,说明此善不是从外面袭取而来。《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后一个“明”字,意味着光明为自家德性本具,“明德”为心之本体。连用两个“明”字,暗示“明明德”须向内用功夫,不假外求。阳明先生曰:“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
颜子“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这是知及之,仁又能守之,如《中庸》20章曰:“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说颜子“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与《系辞》所言“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可谓殊途而同归。前者是知善而为善,后者是知恶而去恶。
《大学》“诚意”章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即去恶如恶恶臭,好善如好好色。君子通过好善去恶来做“诚意”工夫,然好善去恶须有个头脑,这就是“自谦”或“慎独”。《中庸》第6章点出“择乎中庸”,这即是颜子为学工夫之头脑。
孔子对鲁哀公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孔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德行科也有数人,但除了颜子以外,没有人能达到“好学”的境界,由此可见“好学”之难能可贵。
以“不迁怒,不贰过”来界定“好学”的内涵,这是孔子论“学”义理最精微的一句话,从“不迁怒,不贰过”中须读出《大学》格物功夫来。程子作《颜子所好何学论》,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唯有阳明先生在《传习录》条一语点破:“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中庸之道#四书五经全套礼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诗经春秋左传尚书精选¥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