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完了《六祖坛经》的“忏悔品·第六”,接着来聊聊“机缘品·第七”。
有一个僧人法海,问六祖慧能什么是「即心即佛」?
六祖慧能回答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其实前面我们讲过了,佛是体,心是用,体不可见,无法用眼睛看到,也无法用耳朵听到。
所以要见佛性,就需要从心之妙用上去见,这就是“明心见性”。
对于佛性的描述,儒家《中庸》里说:“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
道家老子则说:“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
意思是说,道无法看见,但恍恍惚惚、隐隐约约中好像有象,有个物存在。
所以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也就是道之体大到没有形体,声音大到没有声音,所以才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那要如何在心上去见性呢?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心?
《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真空生妙有”,即本心自性遇事时,随感而应所发的净念叫心。
所以这个心是佛性的妙用,但不能在这个心上着境,一旦着境就会生出妄心,这就是“举心动念即乖”。
这个心,也叫做第一念,如果在这个心上着境,从而生出第二个念头,就是妄念了。
有些人的习染深重,所以“对境而念念生情,遇缘而心心作有”,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
所以要用而不住,也就是六祖慧能说的:“以无住为本”,这个本心自性所发的净念,也不能住在心里。
用过之后就放下,这就是“因缘和合而灭”,而遇事时随感而应所发的净念,就是“因缘和合而生”。
所以心就是随缘而用,用过不留,犹如镜子照物,物去不留。
念念不住;如流水转山,遇曲遇直,而心心无知。
也就是六祖说的:“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