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卷首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单元目标: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25古人谈读书
一、主题
(一)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告诫我们要虚心诚实、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要有上进心,要勤于积累,不能只思不学。
(二)选自《童蒙须知》,主要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
二、理解文言文
(一)《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知(前四个):知道知:同“智”,智慧。
翻译: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启示:用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注释:敏:此处指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翻译: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启示:要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默:默默。识:读“zhì”,记住。厌:满足。诲:教诲。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启示:要多读读记,学无止境,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注释:古:泛指古代文化。敏:文中指勤勉。
翻译: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启示:要勤奋好学,才会有丰富的知识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注释:犹:还。恐:担心。
翻译: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启示:学习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注释:尝:曾经。终日:整天。终夜:整夜。寝:睡觉。益:益处,好处。
翻译: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启示: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进步。
(二)《童蒙须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注释:谓:说。漫浪:随意。急:要紧,重要。既:已经。
矣:文言助词,相当于“了”。岂:难道,怎么。
翻译: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用心思考了,难道会看不仔细、读不准确吗?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答:“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
“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
“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关系:读书不用心,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2.你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吗?
答:①我觉得“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让我感触很深。在学习上有一颗进取心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我取得了一点进步,就会沾沾自喜、满足于现状。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有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慢慢去实现。
②我觉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最后耽误的是自己的学习。我有时候遇到问题不好意思问别人。今后在学习中,我要多多向别人请教。
③只读书不思考和只思考不读书都是不好的,我平时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边读书边思考,做到学思结合。
④朱熹的读书“三到”法对我启发很大,我读书时做到了“眼到”和“口到”,但是没有做到“心到”,在今后的读书时,我要更加用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