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涂山璟的心胸与眼界,就要看他这个人的生平,尤其是他还是青丘公子时期的生平。馨悦怎么说涂山璟的?朗如明月的人,也就是能照亮夜空的月亮。
为什么是黑夜?因为炎黄大战,轩辕黄帝战胜了神农炎帝,打败蚩尤,统一了炎黄部族。对于攀附于炎帝神农氏的氏族而言,轩辕黄帝只会认为中原氏族是炎帝的拥趸,有原生罪孽,因为有原罪,所以会认为是神农氏的余孽,恨不得一举消灭。
对于出生在中原氏族的涂山璟、神农氏的馨悦,当然就相当于处于黑夜了。那么,处于刀架在脖子上的氏族,会束手待毙吗?肯定不会!他们会竭尽全力的为自己寻找一线生机。
看看地缘吧,西炎在陕甘宁蒙藏疆,神农在冀鲁豫、云贵川、两湖、黑吉辽,
皓翎在江浙苏皖闽赣粤桂,从地形地貌来说,草原沙漠戈壁是西炎,
天下粮仓、沃野千里是神农(也就是剧中辰荣),鱼米之乡、广阔海域是皓翎。
看到这个地缘,涂山璟是怎样看待炎黄之战数百年带来的战火与民生的?
这就要看涂山璟作为未来族长,涂山氏继承人培养的经历了。
涂山璟少年时期随着家族的商队周游西炎、神农、皓翎,并且在这些地方体验到了百味人生,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阅人无数中,不仅了解了人性,也看到了战火带来的世间百态,以及百姓最渴求的是什么。
怎么看涂山璟如何看待战火带来的痛苦,百姓心底的渴求,以及他的心之所向?
三不管的清水镇是涂山璟一手打造的,俞信作为清水镇半个王,他做的事都是涂山璟授意去做的。我们看看清水镇这个微型社会,去了解涂山璟内心的真实想法,比较靠近涂山璟的想法,也比较靠近涂山璟对于苍生悲悯的真实情感。
剧中说,清水镇是皓翎百姓、神农百姓、西炎百姓、人妖神及神农的老兵、逃兵杂居聚集的地方,三教九流混迹于此。那么想一个问题,这么多人,口音不一样、文字不一样、服饰不一样、钱币不一样、饮食习惯不一样、婚丧嫁娶不一样,他们怎么能聚在一起不闹事的呢?
涂山璟在设计这里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呢?他认为什么才是百姓的幸福呢?
清水镇的说书,好多人凑一起听,这说明什么?说明清水镇虽然聚集八方来客,但是他们有通用的语言,可以让他们能够彼此听得懂对方的话,而且可以用通用的语言交流,甚至能够达到大家坐在一起听故事都可以毫无障碍。
这是自前秦就有的东西,称之为雅言!
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后人将古汉语通用的上古音系称为“雅言”。其音系为上古音系,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就出现了“雅言”。而夏建都在洛阳,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
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这一点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从上古、中古一直沿袭至近代官话,历时四千多年。
“雅”、“夏”古代互通的佐证很多:《左传》“公子雅”,《韩非子》作“公子夏”;近年出土的郭店楚简《孔子诗论》“大雅”、“小雅”作“大夏”、“小夏”;《墨子》引“大雅”也作“大夏”。尤其《荀子·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有了雅言,但是依旧也有无法面对面的时刻,怎么交流呢?需要文字!不同的文字是无法互相交流的,而且不同的文字表达表音都不同,如何不闹误会呢?那就需要文字也达到认知一致!看看清水镇的文字吧,小夭的广告词,小夭回春堂的字,茶馆的招牌“茶”,这些在清水镇比比皆是。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清水镇的百姓,不管是人神妖都有文字?但是清水镇的这些文字他们都认识,而且彼此之间一直默契地使用?
都能认识的文字是什么?这不就是秦皇给我中华民族之福利——书同文吗?
书同文啊!此语的最早出处是东周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秦统一六国前,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的形体极其紊乱。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因此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即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和太吏令胡毋敬等人,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有聚集的人群就要有交易,无论是以物易物还是以钱易物,都是要有交易的。那么,清水镇如何进行交易的?看看老木手里的这个,这个东西就是清水镇的钱!而且是通行货币!仔细看,钱不仅是同样大小,还有一模一样的花纹!这是什么……这是统一货币!也就是钱同币、币同形!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半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叫秦半两。
秦半两是秦统一后发行货币。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是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货币,其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有了以钱易物就要有一样的标准,看看小六和叶十七桌子上的盒子,一模一样的大小。再看看老木手里的那个算筹,跟算盘接近!这说明,这说明清水镇不管是人神妖都要用一模一样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度量衡!秦皇一统六国的度量衡啊!也就是度同尺、权同衡!
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传说黄帝“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
度量衡(dùliànghéng),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3]
度——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
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再看看清水镇的妖族和人族的天地伦常吧!妖族也知道什么是坐月子,虽然兔子精说自己不需要坐月子,但是她知道!人族和妖族都要举行婚礼,而且要三媒六聘,上门说媒、下聘礼、迎娶、办宴席!这也说明,清水镇“行同伦”!
来自《中庸》的右第二十八章。原文是「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程氏注解:「今,子思自谓当时也,轨,辙迹之度。伦,次序之体。三者皆同。言天下统一也。」
清水镇的街道是可以行走马车的!注意,清水镇狭窄的街道是石板铺成而且可走马车!这说明涂山璟在设计清水镇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货运物流进出,考虑到了马车的进出!能容许马车进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街道宽度是特意设计的,而且是相似的设计!最有意思的是,静夜的马车小可以通过,防风意映的马车大,同样可以通过!
这是什么?这就是车同轨!秦皇本已设计的就是让马车都能通过,同时,为了战时需要,让所有马车的轨距一样大!这样所有的马车就可以通过!
车同轨,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所以涂山璟,青丘公子在涂山篌算计并残害之前,他的内心是什么?
他需要一个英明的轩辕氏王子能够建立像清水镇这个小型试验地一样的国家,
在这个国里,车同轨、行同伦、书同文、音同雅、钱同币、币同形!
在这个国里,人神妖相处快乐、无是非争端、无误会迭起,只有岁月静好、太平绵长。
在这个国里,百姓质朴、商者不奸、贵者不傲、富者不恶,相安无事。
涂山璟一直想要有这样的太平,所以,他一直在保护着他在乎的人,不管是中原氏族还是战火波及的百姓,他都在尽可能的保护。
同时他也在等待,等待志同道合,期望天下大同的王子出现,他希望成为给他的臂膀,实现他希望的海晏河清。
因此在涂山璟失踪前,他不仅是在引领氏族抵抗西炎的吞并,更在寻找西炎黄帝属意的下一代君主,也在观察皓翎王对于天下的想法,他其实在权衡,到底天命归于皓翎王还是下一届西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