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尼姑上联尼洗泥泥净尼回,常遇春妙对下

对联又被称为“楹联”或者”对子“,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历史悠久。

现代逢年过节时还会张贴春联表示吉祥喜庆之意,而春联就是对联的一种。在没有电视手机的古代,对对联也是人们日常消遣的方式之一,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外出塔河村,借景生情的时候对上几幅对联,可谓是妙趣横生。

别看上下联加起来没多少字,但是门道多着呢,不仅句子工整,还要符合方式的意境。

比如说寺庙这样圣洁之地的对联,一般以清修、肃穆为主,以表现出佛家避嚣习静、无量宽容的心境与气度,比如,杭州灵隐寺的对联,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不同的年代特征,对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时候对联还成为招亲嫁娶的比拼方式。

元朝末年常遇春大将军就曾因一个妙趣横生对仗工整的对联,惹得一个尼姑还俗成亲。

常遇春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从小练习武术,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后来投靠朱元璋,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后来明朝建立的时候论功封赏被封为鄂国公。历史上有关常遇春的故事有不少,其中有一个常遇春智对尼姑的故事广为流传。

元朝末年,战乱不断,到处是一片饿殍,老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义军猛将常遇春带着兵将们四处征战,有一天路过一个尼姑庵歇息时,门口“嘎”的一声,出来一个待发修行的小尼姑,一手持木棍,一手提一篮萝卜,向着庵前的河边走去。

小尼姑正值二八年华,长得非常好看,花容月貌。于是常遇春便动了心。发现了常遇春的如此神行,且看他一表人才,威武刚毅,心中有种钦慕之情油然而生,当即返回而来,轻声说道:“贫尼愿出一上联,试试将军的文采,将军如能对出下联,我愿和将军皆为夫妻,服侍将军出行。”

常遇春连忙答应。于是尼姑便指着萝卜说“尼洗泥泥净尼回”。

这个对联非常有意思,因为“尼”和“泥”是谐音。所以说下联也是需要谐音。

常遇春本想着自己曾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胸中也有几分文采,就应允下来。没想到小尼姑人不可貌相,,对联颇有才华,他抓耳挠腮了半天,竟然对答不上来,急红了脸说道:“请允许我回到营寨思索片日,明日这个时候,一定前来相见。”那尼姑满口答应着便走了。

当时是冬天,天寒地冻,士兵做饭要去河边抬水,河面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士兵们要挥棍猛击冰块,见此情景,常遇春顿时豁然开朗,喜上眉梢。

第二天晌午,常遇春又带领几个随从专程前去尼姑庵,那尼姑早已在门前等候了。

常遇春满面春风地念出下联:兵打冰冰破兵归。这下联对得十分工整,尼姑细细品味,觉得常遇春文武全才,便欣然以身相许。

古代有关才子佳人的对联故事有很多,能够让当代人体会到寓意颇深的才情。也许很多朋友都会认为,像对联这样的传统文化似乎与发展飞速的网络文化不相接轨,其实不然,只是没有涉猎这方面的内容罢了。

现在有很多有关对联的平台提供交流空间,在交流的同时不但能够汲取古代文学的精髓,更能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价值。

对联在中华文化里是一个独特和奇妙的存在,它与唐诗宋词一样,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所形成的文化瑰宝,肯定有它存活至今的道理。不仅给中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作为一个中国人,为国家有着这样一段深远的文化而感到自豪!

还想要了解到更多的对联可以看一下《中华对联精粹》,在这本书中涵盖了所有方面的对联。

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中无不涵盖了现在生活的一些缩影,同时还能窥见到一些做人的智慧和道理,常常读古人古事,一定能从里面获得大量的智慧。

《中华传统经典精粹》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的通俗化读本,精选《大学》、《论语》、《中庸》、《老子》、《庄子》、《商君书》、《管子》、《墨子》、《鬼谷子》等18部先秦传统经典进行精粹,

并结合社会现实,加以注释、译文和点评,赋予了这些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大众提供陶冶性情、提升道德素养的宝贵精神食粮。

对联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智慧。

头条店铺文史频道活动优惠,《中华对联精粹》文章这里下单仅需15.8元,

别看这是老百姓一顿饭电影票的支出,但收获的不仅仅是“纸的智慧”,更是中华文化的品读和鉴赏!

想要趁着优惠品读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参团购买:#文史好物大赏#

中华对联精粹页对联大全对联书籍大全写对联大全的书实用对联大全书籍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18.8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