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以至诚为心,以纯粹为本,才有成就

《中庸》“至诚”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如果不是确实具有聪明睿智通达天德的人,所以谁又能知道这个道理呢?

《中庸》之中所说的道理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前几句,也是章中所聊到的智慧:唯有天下最诚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纲,树立天下的根本道德,知晓化育天下的道理,除了自己诚实,诚实的人有诚恳,思想深邃,胸襟广阔。

在这一篇当中,所讲述的就是至诚的道理,所谓至诚,就是有一种虔诚和敬畏之心,那么天地都能够化育万物,可见至诚之心,对于人生的作用和力量。

《中庸》最后这一句话作为一个反问句,来表述这一整个篇章的核心智慧。

对于天地万物有一种天性的认识,没有止境,领悟上天之德,胜者与天地并立,通晓天地大道,这就是中庸之道。

古代有一个人叫虞愿,他的祖父院子里有一颗橘子树,每次橘子成熟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去争着去摘,只有虞愿不愿意去摘,他的祖父觉得他和其他的孩子有一些不同。

虞愿后来侍奉宋明帝,官位也非常高。

明帝后,他立学堂教授学生诗书五经,那个时候郡内有一种蛇,蛇胆可以做药,有人送给他几条,他不忍心杀害,就把这条蛇送到20里之外的山中去放生。

其中有一条蛇,夜里又跑到他的床下,第二天他又把这条蛇送到四十里之外的山里,可是过了一天之后,那条蛇又回到他家,后来很多人都说这就是他的内心至诚而感化的。

这件事情是真是假,我们不去计较,但是我们要明白的道理就是,当你对于万物怀着一种善心,一种敬畏之心的时候。诚心的对待万事万物,没有人心的那一种私欲和造作,世间万物都会化育其中,能够相助于你。

这个世上,除了善良之外,没有什么能够比“至诚”更有力量的事情了,而“至诚”也是以善良为核心原则所行使的一种处世智慧和策略。

在古代的时候,杨时与游酢来到了崇阳书院拜见程颐,刚好遇到程颐在闭目养神,程颐知道有两个客人来了,也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两个人也没有生气,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以肃然呆立,一声不吭地等着他睁眼。

那个时候正值冬季,那一天非常冷,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开始下雪了,门外有一尺多深的雪了。程颐这个时候才缓慢地睁开眼睛,假装惊讶地说:“原来早就在这里了呀。”

杨和游并没有疲倦和不耐烦的深情,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为了求学高师,两个人真心崇拜程颐的人品道德和学术修养,虽然知道程颐是故意为之,但是仍然以礼相见。

这样一种真诚而又坦然的行为,并非是趋炎附势,也不是心存狡诈,内心坦荡,真不是平常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在复杂的生活中,很多人早就学会了用浮躁的心情去面对一些事情,但是殊不知,内心至诚反而能获得人生最终良好的结局。

那一些伪诈的心思,只会让自己自食恶果,反而会让自己错失一些机会。

只要有一个至诚的心思,独立的修养,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外界,任何复杂的时代,都可以保持最初的心境,这就是至诚的境界,这也是本心的纯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