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感受观音观复的观明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以往我们对传统国学儒、释、道的认识,都从西方哲学的角度入手进行认识。

但是,儒、释、道既不是西方哲学,也不是东方哲学,从本质上来说,TA们就不是哲学,而是「心智系统转换」的学问。

「心智系统转换」这个概念既古老又前沿,一时不太容易理解,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再来认识一下儒、释、道。

拿几个儒、释、道中,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与心理学相关的字入手,比如,观音、观复的「观」,明德的「明」以及致良知的「良知」。

这几个字,基本上都与人的「认知」有关。所以,我们就从心理学对「认知」的认识来认识一下。

1、感觉与感知

在心理学看来,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有两种能力在起作用,一种是感觉(Sensation),还有一种是感知(Perception)。

一个人的感觉能力,使得人能接受外界的刺激,形成感觉。而感知能力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使人能够认识感觉中所包含的意义。

比如,一个男孩子向女孩子求婚,掏出一枚戒指。

我们现在把时间放慢,从女孩子的认知过程来看,这个女孩子首先看到的是一种情景:一个男孩子拿出了一样东西,展示在她的眼前。

这是女孩子由自己的感觉器官——眼睛,接受了外部信息以后形成的感觉。但是,此时,这个女孩并不理解这个感觉的意义。

之后,由她的感知能力对这个感觉进行感知,初步感知之后,告诉她,这个男孩子是她的男朋友,掏出了那样东西,是个戒指,是用来求婚的。

于是,女孩子就认识到了这个感觉的意义,心里开心极了。也许她的感知能力在继续发挥作用,发现,这枚戒指上有一个好大的钻石,于是,心里就很开心了……

现实中,这种感觉与感知作用的过程,在一刹那间就完成了,但在这一刹那中,包含了感觉与感知两个过程。

2、摆脱肉体感觉以后的感知

观音、观复的「观」,明德的「明」,致良知的「良知」,指的,都不是感觉(Sensation),而是感知(Perception)。

心理学受现代科学「单一结构世界」的假设前提的限制,所以,TA对感觉、感知的认识,还局限在肉体大脑的范围内,认为感觉、感知都是肉体大脑的能力。

但是,儒、释、道的假设前提则不同,是「重叠结构世界」。所以,完整的人体也不是唯一一个,而是由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人体重叠而成,感觉(Sensation)是外在肉体大脑意识的能力,而感知(Perception)则是内在意识的能力。

所以,更准确的说,观音、观复的」观」。明德的「明」,致良知的「良知」,是摆脱肉体感觉以后的感知,是纯感知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拿观音菩萨的「观音」这两个字来说,从感觉的角度来看,「音」应该是听的,为什么会变成「观」呢?「观」在我们的经验中就是看的意思,声音怎么可能看呢?

这个「观」字,并不是指肉体上的感觉,而是感知,而且这种感知,不是基于肉体大脑的感知,而是一种「内在感知」。在专业的音乐训练中,往往把这种「内在感知」称之为「内在听觉」。

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都知道,在「内在听觉」中,音是可以看到的,音乐在「内在听觉」中是一种通感,是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能感觉到的通感。

观音,并不是肉眼看到了声音,而是在意识中,感知到了声音的画面,据说,观音菩萨是在感知到了大海声背后的画面后修成了菩萨。

观复的「观」,明德的「明」,致良知的「明」,指的都是这种感知:

3、强化感知能力的训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智系统转换」,其实就是强化感知能力的训练。

这种训练,按照孔子的认识分为两部分:「诚者,天之道」的训练、「诚之者、人之道」的训练。

「诚者,天之道」的训练,就是训练内在意识的感知能力来感知内在意识本身,这就是「诚意:把冲出去的意识收回来,守住」,以及「格物:抛开一切已知,消除念力」。

还有感知前意识,那就是「正心:把心沉下去、把情绪删除」。

这里有一个重要提示,大家一定记住:在「诚者,天之道」的练习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没有其他任何「内在看」的内容!

大家在其他地方可能会看到不少内观、内视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有问题的,这点大家可以去看《楞严经》最后说的五十种蕴魔,这些都是在内观、内视中出现的。

内在意识收回来以后,感知能力只感知内在意识本身,以及正心、格物,这就是内守!其他任何的东西,都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本身也是感知能力强的表现,这点大家千万记住

大道至简,千万不要为了内在的看而看,更不要为了好奇、追求名利之心而看。

「诚之者,人之道」的训练,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的思考中训练感知能力,这种训练就是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及「好问、好察,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王阳明说的「致良知」,指的也是这部分的练习。

这部分练习的分享,我们已经分享了两篇,最近一个阶段,将会重点分享这一块的内容。

「诚之者,人之道」相关文章的链接:

1、先学好「常规思考」,再学会「内思」……

2、写作的终极秘密:让别人在意识里,还原你的意识影像

给新玩家的导读链接(「诚者,天之道」部分)

在开始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前,先把下面这张图记住。

练习心智系统转换非常简单,记住这张图,就可以了。

一、先了解大致的情况:

下面第二条链接,主要针对「心智玩家学习群」的新玩家,大家要仔细看。

1、「心智玩家」群里玩什么?给新入群的朋友们!

2、9月27日「心智玩家」学习群,开群分享

就好比登山,「往上走、不要停」是关键,所以,在「心智玩家学习群」里,我们不做任何理论性的探讨,只进行《大学》:「诚意、正心、格物」的践行与交流,除此之外,一概不讨论!

山脚下的讨论,往往是热闹的,而这样的热闹,对于登山者的目标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所有的疑问,在登山的过程中,都会得到答案!

所以,要做个坚定的践行者。

二、正式开始练习之前,需要做的转变

1、学习儒、释、道之前,先让自己拥有常人的智慧!因为儒、释、道本身都是超越常人智慧的大智慧

这篇强烈推荐心智新玩家们,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很多人人生遇到了问题就跑儒、释、道这里,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效果的。

儒、释、道所以追求的是「无我」,可是,很多学习者连个常人社会中的「无私」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学会「无我」,结果,把自己弄的儒里儒气、佛里佛气、道里道气,来掩盖自己人生的失意。

所以,常人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先用常人智慧进行解决,先学会「公心」心智模式与「职场」思维模式。

为了新玩家们学习,心智玩家特意做了短视频《便签君说》第一季(共7集),发在了新浪微博

便签君说。

三、诚意的练习

《中庸》之“诚”的真正内涵: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内在意识,人才能真正的静下来

2、如何突破练习「诚意:意识往里收」的第一阶段|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感受外轻内重则贵的生命升华的历程

3、孔子为什么那么注重「礼」?「礼」在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中,究竟起什么具体的作用?

重点读第一篇!

4、心智新玩家找到「内在意识」的三种方法

四、正心的练习

1、修心很累,《大学》的「正心」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每天看着自己的进步、提升、成长

具有实效的心理清理技术

2、心智玩家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吗?|如何消除深埋在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

五、格物的练习

「格物」是一种心智调整的技巧,所致的「知」,是一种高级思维状态

2、「格物窍门」:情绪很麻烦,比情绪更麻烦的,是你觉察不到的「念力」

六、如何静坐、如何分享

心智玩家的「静坐」与传统静坐的区别

2、真正的「布施」,是不带一丝私心杂念的、彻底的无私分享!|在心智玩家群里,我们应该如何分享?

3、心智玩家的「静坐」是这样坐的……

七、关于内思、意识影像、以及欲神意识、识神意识、元神意识的区别

让自己的思维「鹤立鸡群」!|学会用「内思」思考

强化「意识影像」的感受|学会用「内思」思维之:「内思」基本功

原创时代,如何才能拥有原创思维?|欲神、识神、元神思维的特点与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内思」?

4、把听到的,还原成:意识影像|学会用「内思」思维之:听

解读《大学》相关链接:

1、我们以往对《大学》的认识,都是错的!

彻底还原《大学》、彻底认识孔子

2、讲了两千多年的“礼”,却不知道孔子的“礼”是做什么用的

3、你可知道,格物致知的“知",是谁在“知”?

4、把变成的秘诀:慎独

5、“格物”再解,何为“物”?如何“格”?

6、视而不见,才能洞悉本质

慎独的方向与目标

7、《大学》的秘中之秘:在慎独中,作什么?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甚意思?|不要再黑孔子了!中华源头文化的伟大远超想象

9、千万别把大乘的《心经》读小了|还原孔子、读懂《心经》

10、《大学》:完全意义上的大乘与普度众生,比佛经更具佛学意义

解读《中庸》相关链接:

《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还原《中庸》的本来面目,必须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的语言

3、君子固穷?孔子如果真是教人守穷的,后世还会有儒学、儒家吗?

君子与小人,追求人生成功的两类人

4、孔子的难题,也许海派文化能解决!

现代人学习《中庸之道》应该从哪里入手?

5、无人机时代,让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无奈不再无奈

6、为何是隐恶,而不是除恶?《中庸》里的领导力、洞察力的秘诀!

7、用想象力获得人生成功,跟着爱因斯坦学会《中庸》

8、熬过这一段「在黑夜中的攀岩」,人生从此不再黑暗!

倾听生命的旋律、感应命运的节奏——《中庸之道》的本质

打开智慧之门:儒、释、道、耶、艺『真正入门』的钥匙

11、真正让父母感到安心,让亲戚安静的,是你成熟、稳重的态度与言行举止|孔子说的「君子、小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12、身体,是我们的学生;打坐,是给身体上课|体悟孔子「南方、北方之强」

13、学会真正儒、释、道的捷径——『打坐』

14、上帝负责创造世界,中国人负责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15、孔子怕什么?孔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清明话生死

16、「做事的状态」比「怎么做事」更重要!|孔子的骄傲被误读成了谦虚

17、「道」究竟是什么?孔子「人不可以为道」才能让人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18、孔子告诉我们,如何走入人生的高分通道

19、还原「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的真正内涵!|在这个急吼吼的世界里,定力,才是真正的智力!

20、人为啥会怕鬼?又为啥要拜神?

21、人生不想栽跟头、就得学会「栽」:人生成功的攻略

22、未来中国人立足世界,就在一个「孝」字|用「思维结构图」、「便签思考法」解读孔子的「孝」

23、现代人都能学会「内思」的路径:淡化欲神反应,强化识神思维,最终用元神“看”

解读《论语》相关链接:

你可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正含义?

孔子三十而立的“立”,真正站进了「命运高分通道」的门内

当个「不惑」的明君|学会感知、守护、信赖自己的元神意识

「人往高处走」的最佳策略:君子固穷。别怕!这话真不是让人守穷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被误读两千多年|从「关系」思考方式入手,学会「内思」

人为什么会极端?|人与完美世界,只隔着一个「内思」|「学而不思」真会搞死人的!

找回「中国人失落数千年」的生命状态

「学而时习之……」蕴含着,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钥匙

《文明的足迹》相关链接

1、告别哲学——当人类文明步入重叠结构世界,哲学将完成历史使命

近阶段系列文章链接:

孔子收学费吗?

中华传统文化的「礼」,是为人类文明保存的火种!

佛祖「戒、定、慧」VS孔子「礼、定、智」:孔子的学生为什么多是「通才」?

《玩放松》系列

的奥秘:人的自动驾驶系统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上)

「玩放松」基础攻略:『静态体验』(下)

5、消除天生的紧张^_^——「静态体验」心得

6、乐趣从「收回来」开始——「静态体验」心得

7、收服意念——「静态体验」心得

8、什么是「完整的真实」?---「静态体验」心得

9、发现「真正的自己」---「静态体验」心得

10、学会作「主」---「静态体验」心得

11、「正」心「诚」意---「静态体验」心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