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庸第二章怎样做到中庸悦读国学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说:“君子按照中庸的道理为人处世,小人对人对事往往违背中庸的准则。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是因为他们做事情客观公正,所以总能恰到好处;小人之所以不能做的中庸,是因为小人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主观武断,没有准则,无所顾忌。

中,就是恰到好处,刚刚好,那么怎么才能做的刚刚好呢?

就是不能听凭主观意愿做事,应该遵循客观规律法则,那么客观规律法则从哪里得到呢?

——格物致知

从已经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自己,他人的成败得失之中,总结,体会,找到做人做事的技巧和规则。

中,就不能偏执,即不能偏执于错,也不要偏执于对,而是应该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趋势去做

这样,就可以避免过,也不会不及。

这样就是中庸之道。

日常生活,总有突如其来的状况,会让我们意想不到,措手不及,会打乱我们的计划,扰乱我们的平静。

如果没有波澜,谁都会一帆风顺,但是天必然有不测风云,如何应对需要谨慎,方式不同,结果就不一样,结果不一样,命运的轨迹也就千差万别。

面对变故,不要急着行动,先考虑一下会出现的结果,从两个方面客观理智的分析一下,好的方面是什么,坏的方面是什么,得到多少,失去多少,权衡得失,再决定做不做,怎么做。

举个例子,你做公交车,遇到小偷准备行窃,这种情况,怎么做?

当做没看见,良心过不去,挺身而出,怕有危险

很多人会说,应该站出来制止,但是,假如你是一个人,小偷可能会掏出刀子,结果怎么样,考虑没有,原地不动,小偷带来的危害或许只是损失几百块钱,阻止小偷,好的结果是可能挽救几百块钱,坏的结果就可能被伤害,甚至危机生命,那么,财与身孰贵?考虑过吗?这样权衡,得出的结论是:不出声,完全没毛病。

但是,假如,你不是一个人,有同伴,人多力量大,小偷看上去可以控制,那么出手就没有问题了。

所以,中庸,运用到实际,就是审时度势,通过对立状态的权衡,执其两端,取其中间,尽可能双赢,尽可能使事态朝好的方向发展,避免更坏的结果出现。

增益固然好,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止损。

看问题,对人对事对自己,要考虑周到,分析全面,不能只看到局部,应该善于看到事物对立一面的影响,我们说,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即不能偏执于错,也不要偏执于对。

事物本身的规律法则是什么样子,那就应该让它保持什么样子,尽管结局可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