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行之者一

文武之道,行之者一主持人:徐淑英主讲人:黄旭亮课文回顾原文: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shài),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治措施,都记载在竹简上。像他们这些贤人在世,政事就能得到贯彻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贤人治理国家,政事就能迅速推行;就好比沃土植树,树木就能快速生长。这政事啊,就好像芦苇一样。因此,治理政事在于用人(贤人),衡量人主要是通过观察其修身,修身取决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取决于仁爱之心。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所谓义,就是相宜,尊重贤臣是最大的义。亲爱亲人时的亲疏之分,尊重贤臣时的等级划分,礼就产生出来了。一个有才干的人处在下位,得不到上级的信任重视,人民就不可能治理好了。因此,君子不能不修德养性;想要修德养性,不能不侍奉亲人;想要侍奉亲人,不能不知晓人和社会;想要知晓人和社会,不能不知道天理。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普天下的大道有五条,用来实践大道的美德有三种。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这五条是天下的大道。智、仁、勇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实践大道的道理是同样的。有的人生来就通晓大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通晓大道,有的人经历过困惑后才通晓大道;只要他们最终通晓,也就是一样的了。有的人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有的人凭着利害关系去实行大道,有的人勉强去实行大道,只要最终成功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孔子又说:“喜爱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去行善就接近仁爱了,知晓羞耻就接近英勇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治理人,知道怎样治理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各抒己见01●卢东亮:要勇于承认错误,认识自己,做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同频共震。人要修行,让灵魂得到提升,变得更加有趣。02●向奎荣:孝是最重要的,要把亲情延伸到君臣、朋友,形成有差别的关系,最终可以治国平天下。03●金国红:要将《中庸》的智慧充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04●周舜远:从现在学党史的活动中,悟到学习《中庸》的重要性。05●陈传彬:要找到工作生活的平衡点,要处理好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样才会越来越好。06●张跃兰:要学习《中庸》等经典的智慧,学了之后要用,要懂得感恩,要有担当。班导总结周夷修身,在于仁。仁,会让社会更和谐;义,会让社会更有序。李宝春1.要事在人为。要做到两件事:一是要争当领头人,二是要选好当家人。2.要事在智为。要做到仁、义、礼。仁,人也,亲亲为大;义,要做到恰到好处;礼,亲亲之杀(sha),尊贤之辈。3.要事在恒为。文武之道,行之则已。做好一件事容易,坚持做好一件事最终达到目标不容易。要向伟人学习,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下期预告

Vol.1时间年7月23日晚上7点15分

Vol.2地点江北歌山画水公园橡皮坝处

Vol.3课程《中庸》之天下九经修身为本

Vol.4主讲人叶少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