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一起学大学六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天子到庶人是覆盖范围,上到有权有势,下至平头老百姓。无论权力和金钱多寡!对于自身修养都是核心要培养的!这点不难理解!

现在对教育的重视,越上流社会投入越大,不单给子女教育支出比重加大,自己还要进修和上各种理论课程!为的就是和社会同轨,跟上时代发展不被淘汰!

时代变化和科技发展如此迅猛,几年赶上以前几十甚至几百年,滞后性和淘汰率是必然正比!信息越是爆炸,获得途径越公开,对信息甄别,学习内容契合度,学习快慢的理解能力!都是现代人成功挤出赛道,顶上风口的成功法宝!

而每个人的成功都很难复制。他自身对信息掌握,处理,实施等因素都因其个人能力量身定做!他行,你未必行!

、要看清本质上区别,唯有从自身出发,所以文章一再强调本末问题!本是核心,处理事物的本在个人,个人的核心是正心,大学就是一本讲修身的教科书,中庸就是讲如何诚意!诚意是正心的方法和方向,正心是修身的主要目标!

至于文中由本末而引发的厚薄问题,也是对上文八目的总结!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易和细就是薄,难和大就是厚!

孔子说:一以贯之,到了曾子就是忠,恕俩字!而到了颜渊文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四个字!子贡问道,孔子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是厚薄不同,所接纳的信息程度不同,对相同事物理解和接受厚度不同!但做到极致都是一样!而能做到极致叫知之至也!知道要接受厚或薄!叫知本!而其所厚者薄,薄者厚是顺序或次第是否正确的表述!要巩固的基础和本质太薄,却把精力用在了次要的末上用力!所以结论就是未之有也!

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厚薄!薄是厚的本,厚是薄的积累,目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像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就是让我们知道积少成多,万事开头难,从小到多的积累过程。

而学习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厚积薄发,需要相当长的宽度和广度的积累!学,问,思,辫,行!智慧就在这一个过程中蜕变,扩容,升华!

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正因博厚,所以高明,高明就是智慧,博厚指修身!智慧让你看清本质,博厚让你应对!所以君子需厚德以载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