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www.t52mall.com/bdfbj/Index.html《大学》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是《礼记》的第42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宋代朱熹对其推崇备至,于是将《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并列合称为《四书》。在封建社会中,《大学》随《四书》成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础教材。至近代,孙中山先生给予《大学》很高的评价:“中国政治哲学,谓其为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可见其在中国文化的地位之高。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大学》主要提出了“三纲”和“八目”,“三纲”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八目”之中,“修身”是根本,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三目是修身的目的。以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看待《大学》,既要看到可取的精华,也要剔除不合时宜的糟粕。那哪些是《大学》的精华呢?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大学》的三纲提出的教育观点是:彰显本性的善良,革除旧的思想,达到至善的境界。儒家自古提倡的教人向善的思想本就是“育人”的宗旨,在现代也是依然需要继承发展和提倡的。而“八目”则是具体的方法,这当中以修身为本,也就是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格物”是指认真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客观的发展规律才能成为让人信服的道理;“致知”指的是要有正确深入的认识,要努力将知识研究透彻;“诚意”是指内心所想要与外在言行保持一致,心胸宽广、坦坦荡荡;“正心”是指心正不邪,愤怒、恐惧、喜好、忧虑等都会让我们无法做到心正不邪。若能将这“四目”做好,自然就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也就是“修身”。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而修身正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大学》中指出,齐家要先修身,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好恶之心,对自己所亲近、喜爱的人会有偏爱,对自己所鄙视厌恶的人会有偏见,我们会偏袒令我们怜悯同情的人,也会怠慢那些我们轻视的人。不修身,我们就无法看到那些让我们有偏见的人身上的优点,也无法看到我们喜爱亲近之人身上的缺点。这样,也就很难治理好家,无法治理好家,就很难治理好国,无法治理好国就无法治理好天下。如果自己具有高尚品德,也将会感化家人和国民,这样大家就可以互相友爱、和睦相处,这也体现出了“正人先正己”的思想。所以,修身是儒家思想中治理家、国、天下的前提条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除此之外,《大学》在论述“平天下”时说道:“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意思是说财富聚集在君王,平民就要流散;财富散落在民间,平民就会归附。这也体现着藏富于民利于国家稳定的思想。同时《大学》还提出了一条生财的重要原则:“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意思是说:生财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条开源节流勤劳致富的原则也同样适合当代的家庭与国家。整体来看,《大学》所提倡的内涵依然符合我们现代社会教育的观念,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知不辍、言行一致、心胸坦荡的高尚品德,并胸怀家国天下的远大抱负。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当然,儒家思想被尊为封建社会之正统,而被儒家奉为《四书》之一的《大学》自然也存在着不合时宜的糟粕。文中在阐述观点的同时,也透着维护封建“家天下”的思想,阶级等级森严,国君如父,侍奉国君要像在家孝顺父母,长官如兄,服事长官要像在家尊敬兄长,国君对待百姓也要像家中的父亲慈爱子女。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国家已并非某家私产,人与人之间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已无高低贵贱之分,所以这种拿家族关系类比为封建阶级关系的思想是要彻底摈弃的。另外,在阐述修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文章认为应该以家、国、天下这种从小到大的顺序逐步实现,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其实这在实际的理论运用中,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在齐家的同时不影响治国平天下,反之,有治国平天下之力也依然要重视齐家。图片来源于网络,qinshan所以,《大学》的核心思想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及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诸如《大学》在内的其他儒家经典以及更多的传统思想文化,继承和发展其优良精华,汲取其有营养价值的部分为今所用,并坚决摈弃封建思想残毒及落后文化。愿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和文化能够更好地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大放异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