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解读仁者之强无敌于天下

裂变式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372.html
1.8子曰:“回①之为人也,择②乎中庸,得一善③,则拳拳④服膺⑤而弗失之矣。”①回:颜回,字渊,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最有德行。②择:选择,含有仔细审察之意。③善:指中庸的理。④拳拳:亦作“惓惓”,牢牢握着不舍弃的样子。⑤服膺(yīng):谨记在心,衷心信服。服:著。膺:胸。孔子说:“颜回就这样处事做人,选定了中正和谐之道,领悟到一个好的道理,使牢牢记在胸中,不让它失去。”仁君守中,颜回系孔子门仁德之君子,善为中之用,即如德为中之用。善即中,中为道德,择乎中庸,意为择善而修身,以善修身,也是以中修身,拳拳服膺,恭敬奉执,牢牢把握,乐天安命,故曰仁君安中。1.9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①?北方之强也?抑而强与②?宽柔以教,不报无道③,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④,死而不厌⑤,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⑥,强哉矫⑦!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⑧,不变塞焉⑨,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①与: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②抑:或者,还是。而:你,在这里作第二人称代词。③无道:指违反治国与做人原则的言行。④衽(rèn认):古代人睡觉时铺垫的席子。此外当动词用。金革:指作战使用的兵器和铠甲。⑤厌:满足。不厌,即不能满足他逞强好通的情感需要。⑥和:指待人温和、顺从。流:流动、随大流,迁就别人的意思。⑦哉:古汉语中表示感叹意义的语气词,常用于句尾,但此处用在句中。矫:强壮的样子。⑧有道:国家安宁。⑨不变塞:塞,阻塞、堵塞,指安乐的生活环境。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变塞指在安乐的环境中不困窒塞而死亡,而改变。变,意动用法,以阻塞而改变。不变塞,不因阻塞而改变,这里指环境好的时候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你是问南方之强呢,还是北方之强呢?或者是你所需要的那种强呢?通过宽厚柔和的途径教育别人,对于那些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的人不加报复,这是南方的强,智君子具有这种强。睡觉时头枕着兵器用铠甲当席子铺在地上,死了也不能满足自己逞强好勇的情感需求,这是北方的强,勇君子具有这种强。所以君子与人和睦相处但又不同流合污,这才是真正的中正和谐之强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强啊!国家有道和谐时,不改变自己一惯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啊!国家无道混乱时,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中庸强啊!”勇君学中。子路问强,孔子答中。守中即为强,南方之强,柔而不及中,北方之,强勇而过中,过犹不及,“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为中,国家有道安乐而不变亦为中,国家无道逆境而不变即为中,守中即为守强。子路刚勇威猛,耿直好勇,好胜逞强,他向孔子问强。孔子回答他的强有三类“南方之强”,“北方之强”,“中庸之强”。“南方之强”,因南方气候温和,多潮湿多雨水,因此南方之强偏于温柔,主张“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用宽和温柔以教导百姓,对待他人,对于无道之人,不予回报。这种南方之强,近于道家的“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以弱克刚的道家之强。这类柔弱之强,多以宽恕待人,多以涵容面世,是一种内刚外柔之强,这种强固然很好,但容易偏向过分柔弱。这一类强是“君子居之”。“北方之强”,北方天气严寒,冰天雪地,冰凝雪冻,因气候而铸就刚勇凌厉的北方性格。这类性格,刚勇耿介,宁死不屈,宁折不弯,暴虎凭河,死而不悔,以盔甲为垫席,以刀枪为枕衾,死不足惜。“北方之强,强者居之。”这种强,内刚外亦刚,内强外亦强,这类强者耿介彪正,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人格可敬,人品可嘉;但不善保护自己,不善谋划,凡事凭一腔热血,奋然前行,计其功而不计其利。子路即属“北方之强”,孔子一向不主张子路的这种奋不顾身的强。真正的强应该是中庸之强,“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国无道至死不变”,内藏刚强,外示浑厚,和谐相处,但不同流合污,即便有时“同流”,但绝不随俗而“合污”,遗世独立,耿介不迁,中流砥柱盘石般的坚定而不偏倚。邦有道则仕,邦无道或仕或隐,但自己内心的贞节,内心的主张,骨子里的志向绝不改变。内方外圆,内刚外柔,虽有外圆外柔之权变,但绝不改变内心之方正,内心之刚直,这就是中庸之强。这类强也是“君子居之”。同为君子,亦有高下之分,君子有三等,仁君子,智君子,勇君子,南方之强属于智君子,北方之强属于勇君子,中庸之强属于仁君子,“仁者无敌”,中庸之强又称仁者之强。仁者之强无敌于天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