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太俗说:子思为何称孔子为仲尼呢?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国人,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被后人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其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古人写文章如果要提到自己的祖、父的时候,只能称字,而不能直呼其名。所以子思称孔子为仲尼。中庸是什么意思呢?《青雲楼校订四书音韻中庸》开篇写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书以授孟子。”子程子是指程颐、程颢。先生程子说,中,没有偏离方向,不在两边即为中。而庸呢?没有变动,恒常不变,叫庸。中是天下万事万物所遵循的原则,庸是不变易的定理,而非庸俗之解。我们往往会把这个字理解错,而片面地去批判去摒弃,真是大错特错了。此书是孔门即儒家,修养德行的心法,子思怕时间久了而离真意越来越远,所以专门写了这本书,传授给孟子。这里是解释中庸的意思。孔子说,君子遵循中庸之道,时时刻刻不离中道,做事恰到好处,既不会过线,也不会不足。随时随地都保持在这个境界当中。用佛家所讲,即是行住坐卧都在禅定当中。不会因为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小人则不同,那这里的小人是说一般的俗人、凡夫,而并非我们所理解的道德上有问题的人,小人的心不在道上,时时刻刻奔流放逸向外驰求,做事不符大道,迷惑颠倒肆无忌惮而无所顾忌。这正是小人与君子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