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www.zggylt.com/

老子曰: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老子说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大,什么都不像。

可正是因为“道”本身就是很宏大的东西,所以什么都不像,如果像了什么东西,那么便早已很渺小了。

从古至今,对于老子的“道”到底是什么,人们始终无法得出一个绝对的定论。

因为人们全都是在用自己的意识思维去幻想“道”,可人意识思维中的概念毕竟是基于现实物质世界的,所以人们总是会生出“道”是什么样子,“道”像什么东西这样的形象层面的疑问。

老子自然也是洞察到了这一点,与其让大家胡乱空想,索性替大家给这个又大、又虚、又玄的“道”画画像吧。

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件宝贝,便是从“道”中获取,一直掌握保存着。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首先是“慈”,一提到“慈”我们往往想到佛家常说的慈悲为怀,但其实佛家的“慈”是从老子这里借来的。

要知道老子提出“慈”的时候比佛教传入我们本土早了好几百年的时间。

“慈”与儒家“仁”的意思相近,都是指人与人之间来自生命本源情感的那种爱,这种爱不是我们刻意而为之的,它与生俱来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可以说它就是“道”在人心的具体呈现。

只不过儒家的“仁”偏重于强调血亲之间的爱,而“慈”的范围比较广,是指爱所有人,甚至物。

老子说“慈故能勇”,人如果能够拥有仁慈之心,能够对天下人生出爱心,那么才能够具备以天下为己任之大勇。

比如打仗,老子说: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以慈用兵,进攻则必胜,防守则稳固,人如果真正达到了绝对的仁慈,天都会帮助你的。

就比如古代常常有“某家军”、“子弟兵”之类的说法,比如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兵,南宋岳飞的岳家军。

这种军队之所以强,靠的就是军事长官对下属的爱护,以及家乡人之间的那种情感维系。

所以这种军队打起仗来非常团结,真正能做到同生共死。

早期项羽屡战屡胜,尽管后来乌江战败,项羽那八千子弟兵誓死与项羽共进退,无一人投降,足见项羽对下属是非常爱护的。

项羽之所以最终败给了刘邦,不是因为他带兵才能不够,而是他缺乏识人、用人的能力。

包括汉代为了增强戍边战士的战斗力,直接将战士们的家书移民到边关,也是打的情感牌。

而第二宝“俭”,老子曾提到过“为道日损”,想要得“道”就要把一切人为的东西尽可能减少。

心性层面是要减少后天的欲望、妄念,而现实层面就是要“俭”,把自己身边一切繁琐、复杂、过分、多余的东西都抛弃掉,这其实也是变相去减少心性层面的负担。

眼、耳、鼻、舌、身、意佛家讲叫“六根”,后世道家讲叫“六贼”,这些感官清净了,“道心”也就渐渐浮现出来了,“俭故能广”,天地大道之广博也就自然呈现了。

最后一宝“不敢为天下先”,不能走在天下人的前头。

这句话自古争议很多,尤其是在当下。

一般来讲,人们都提倡要“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去变革。

但老子却偏偏唱反调,这岂非要制约社会的发展,是消极心态。

但其实老子并非这个意思,老子这句话恰恰体现出我们中华智慧博大精深之处。

现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其实都来自西方,他们的思想根基是柏拉图主义。

他们相信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造世界,去弥补现实与理念之间的差距,于是他们率先发展出了科学,不断对世界进行着改造与创新,完全走在天下人之前,在近代出尽风头,占尽先机。

可现在报应来了,环境恶化,世界局势动荡,人类文明危机加剧等等。

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就已经洞察到这种思想的不可取性,所以他告诫我们“不敢为天下先”。

不过尽管老子不让我们走在天下人前头,但他可没有告诉我们“要为天下后”,所以这就是很多误解老子的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我们中华文化的观念向来都是“中庸”,既不敢为天下先,亦不可为天下后,要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顺势而为,这是“无为”之道。

任何事情,第一个做看似占尽先机,但最终往往要出问题。

而同样动作慢了也不行,晚了就没份了。

比如我们纵观历史,元末各地起义,朱元璋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他听从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结果在恰到好处的时机拿到了天下。

明末李自成第一个闯进了北京城,可天下却让后来的满清夺了去。

这就是老子智慧之妙处。

所以综上,老子这三宝把我们做人、做事的大原则说透了,非常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