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圣人作易,是教化人的,让人明道的,晓理的。因此,人们可以从易中看到圣人有四种方法传道。可以从四种方法中领略易道的神奇。
以言明易道的,就会推崇易的卦爻辞,乃至系辞。从爻的变动中的明易道的,就会推崇易经卦爻的变动。从制造器物明易道的,就会推崇易的卦象。从卜筮明易道的,就会推崇易道的占卜。
当然,这四种方法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络的。简单而言,就是象,辞,爻,卜。
换言之,能从卦爻辞明易道,能从卦爻变动明易道。能从卦象制器明易道,也能从占卜明易道。卦爻变动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方圆图,可以从卦爻的变化中明易道。八宫卦卦序的爻的变动也是有规律的,也能明易道。卜筮则有多种方法。蓍草啊,龟卜啊,后世的金钱啊,等。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君子之道问焉而以言。君子主要是从卦爻辞明易道。但是用占卜的方式来问。看看卦爻辞说啥。以言就是以卦爻辞而决定自己的进退行止动静。有为就是君子的行动。行动的时候问卜。受命就是接受上天的指示或者命令就好比回声一样。通过问卜然后解读卦爻辞就是上天的指示。比如占卜是乾九二见龙在田。君子就知道自己应该守正修身多学多问,尽可能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周围的人。既有立己也有达人。立己为本。
无有远近幽深,远近是说时间空间幽深是说事情的大小。无论多大的事情还是多小的事情,无论多远的事情还是多近的事情,都能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
这个不得了,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的文明敢这样说,而且还不止一套预测体系。哲学没有预测功能算什么哲学啊,哲学一定有预测功能的。
这个听起来确实很神奇,就有人不相信了,言之凿凿不科学了。并不神奇的,掌握了易道一定能做到这点。但是有一个前提,得是君子,要有修身功夫的,有那个定心定性功夫,才能通神。和神沟通。诚则明。中庸也说了,至诚如神。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如此就是说这个道理的。至精就是至诚,精诚呀。至诚才能至精。至精一定至诚的。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这句话历来注解也是聚讼不已。不知说得啥,也不知从那里说。
尤其是这个参伍,不知所云。还有这个伍字,更不知何来。不知废掉了多少读易经的人脑细胞,白了多少人的头发。
这几句话也是讲圣人如何作易的,先是乾坤二卦生六子,如何生呢,乾一索而成巽,二索而成离,三索而成兑。这就是参,三的意思。也有参照的意思呀,参照乾卦而变。坤一索而得震,再索而得坎,三索而得艮。参照坤卦而变。
伍呢,是说的一三五七九为伍,四二十八六为伍。这两个伍是如何变呢.
八个三爻卦如何把一三五七九阳的队伍以及四二十八六阴的队伍表现出来,就是参伍以变。
换言之,八卦如何表现阴阳之道的变化呢。
那就是八卦重叠变成六爻卦。这样,就把阴阳变化纳入进来了。因为六爻卦包含五个时位。
这样,五个时位在六爻卦的变动就是伍以变。
事实上,八宫卦中,最上爻是不变的,变到第五爻就需要另外的变法了。
所以参伍以变也有八卦参照一三五七九这个伍而变化,也有参照四二十八六这个伍变化。其实就是把阴阳二气之数纳入六爻卦系统。
错综其数,就是说的一三五七九,四二十八六这些数,只不过在六爻卦不直接言阴阳之数而是用时位代替了。错,阴阳交错,综是阴阳颠倒。比如震卦倒过来就是艮,叫综。比如震卦和巽,阴阳相对就是错。阴阳就是数,所以叫错综其数。其就是卦象。
通其变,是说乾坤生六子后,共有八卦,所以八卦全部参伍以变,这样,天地之文就出来了。天地之文就是天地全部的变化,任何的变化都能通过八卦的变化显示出来。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是说八卦之数极尽变化之能,六十四卦就出来了,六十四卦就足以表征天地之象。
非天下之至变,孰能如此。前边说至精,是言人学易,这里言至变,是说易,圣人搞的这套体系能极尽天地变化之能。是对圣人作易的赞叹和崇敬。
关于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先要清楚这是圣人作易的手法,能明白这个过程更好,不明白,也不影响大局。但过度解读。认为这是打开易经的法子,就有些过了。当然,知晓六十四卦如何来的,对于理解易经也是有帮助的。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凡是易用书名号这样的,都是在说易经这样一个体系系统。包括图和卦,也包括连归以及周易,还包括卦爻辞。是对易这个体系所进行的系统总结。包括圣人作易的缘起,根据,以及易体系的周备等。
易这个体系本身是无思无为的,是寂然不动的。比如把周易放在那里,啥用也无有的。即使易这个体系能全面反映天地阴阳之道,但若是不用,也是废柴。怎么办,要感。感应体会体悟易的神妙神奇。和天地阴阳之道是如此的契合,易这个体系是如此的完备,无所不包,无所不备。这就是通了。通达了。如何感呢,要诚。成性存存才能感。才能通。
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说得就是诚的道理。至诚如神。不是至诚是做不到通达的。感易的都如此,何况作易的乎。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易,是圣人极深研几之作。深是说的天下万物无不备于易。易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所以能通天下之志。志就是意。通过易能通达天下万物之所以然。几,是说变化。是人感悟易之后所具备的一个本领,那就是知几。君子圣人知几才能成就天下之事务,事业。能从开始的变化中察觉未来的事情的发生。易之神,是言易能契合天地阴阳之道,天地阴阳之道有神,因此,易也就有神了。易很神。所以易就像天地四时一样,春夏秋冬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了。易成了独立天地系统之外的另一个体系,也能让人遵循天地之道一样,遵循易道的规律和程序。而且这个体系更加方便简单实用神奇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以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