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学会易道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易道委员会
易道专业委员会
谭德贵
易道
易学
大壮卦是阐述壮大运用的原则。
也就是说是阐述事物发展处于急剧上升期间应把握的一种度,以及如何保持这个度,让事物的发展不偏离正确的轨道。而不是过度利用大壮而错失其发展成果乃至前功尽弃。这种原则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所谓中庸的原则。壮大也应量力而行,不可妄动。所以孔子在解释其卦象时说:“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也就是说在这种卦象情形下,君子应效法这一精神,非礼事而不行。中庸之道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奉为为人处世的上选,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多多学习中庸的做人做事方式。
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作为儒家的立身处事准则,对中国人的影响异常久远、深刻而广泛。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中庸之道并非骑墙折中,不是和稀泥,抹光墙,更不是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时空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遵循客观规律,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在做人、做事、做企业中,既要把握永恒的原则,又要顺应变化的环境,因时、因事、因势、因地、因人制宜,力求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以求无往不通,无往不胜。
(1)中庸之人要学会与时俱进
“君子而时中”,时,即时间、时代、时机。它要求人们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要急躁冒进,也不要固步自封。在企业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也要掌握好时机,“超前一步是先进,超前三步就是先烈”。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左”比“右”更具危害性,更难以克服。
(2)中庸之人要学会掌控思维要求我们把握全局
避免盲人摸象,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境,对适当的对象,用适当的方式,做适当的事情。在决策上,要统筹兼顾,又不斤斤计较,做到“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理性的决策者用“满意”标准来替代“最优”标准,只求决策结果能达到预期,而不会去刻意寻求“最优”。例如,未婚青年择偶,如果要找最佳人选,很可能一辈子单身。
(3)中庸之人要学会行为适度
恭敬,谨慎,勇敢,直率,都是人的美德,但必须要做得适度,否则,一旦偏激,美德也就成了毛病:太恭敬了则很辛苦,太谨慎了则成窝囊,太勇猛了则容易冲动而添乱,太直率了则容易伤人而误事。古人讲:气度高远旷达的人,易流于妄自尊大放荡不羁;心思缜密的人,易流于琐碎拘泥或心机太重;性情淡泊的人,易流于孤芳自赏;自己操守严谨的人,易流于对人苛刻。如果掌握不好度,事情就会走向反面。清廉正直又能宽恕别人,仁厚慈爱又能当机立断,明白自信又不排斥异见,刚直不阿又不矫枉过正伤害别人,商人没有铜臭气,军人没有粗鲁气,文人没有酸腐气,则为高人也。
(4)中庸之人要学会合于中道
中道原则,就是要认同世界的复杂性与多元性,认同事物的矛盾性和认识的相对性。人类社会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善恶两种品德,敌我两种力量,正谬两种主张。要善于寻求不同矛盾诸方面的契合点。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企业里,有各种不同专业、不同才能、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应该“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不同人群和睦相处、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如《中庸》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为大也”。
(5)太极与中庸
太极拳就是武术中中庸之道的典型。太极拳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中心,这就是圆的道理,也就是太极的道理。太极并非讲四平八稳,能推则推,而是要懂得持平的中心点或均衡点,懂得事缓则圆,神定则安,以达到立身中正、能转外物、随圆就方的境界。太极拳的奥妙在于以柔克刚,用因势利导的招式使外力不致伤己,而能为己所用。世间之事,不如意者很多,我们应以乐观的态度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利为有利,化干戈为玉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取胜之道,在于通过有效的运作,变社会资源为可增值资产,化竞争对手为战略伙伴。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是道德的很高境界,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既是崇高与平实的统一,也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做人、做事、做企业,都应遵从中庸之道。
中国宗教学会易道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在社科院宗教所领导下,努力践行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使命,弘扬国学,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中国宗教学会易道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谭德贵教授,国家“《易经》与预测学”专业唯一博导。易道委员会
易道专业委员会
谭德贵
易道
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