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论约96

《经法》篇《论lún约》章,法则约束

逆顺是守。功洫(溢)于天,故有死刑;功不及天,退而无名;功合于天,名乃大成,人事之理也。顺则生,理则成,逆则死,失[则无]名。伓(倍)天之道,国乃无主。无主之国,逆顺相功(攻),伐本隋(隳huī)功,乱生国亡。为若得天,亡地更君。不循天常,不节民力,周迁而无功。养死伐生,命曰逆成。不有人僇(戮),必有天刑。逆节始生,慎毋[勘]正,皮(彼)且自氐(抵)其刑。

是逆是顺,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遵循。如果行事的程度超出天道所限,就要遭遇杀伐而败亡;如果人的努力不趁“天德”而行,事倍功半,难显功名;如果努力合于“天德”、“天刑”,就能成就巨大的功名事业,这就是人世间的规则和道理。顺应天道便得以生存;合于事理方能成就功名事业;违逆法则就会败亡。失道则不显功名,一事无成。如果背逆了天道,国家便失去了根本。失去了根本的国家,就会受到“天德”和“天刑”逆顺交相冲击。败坏了根本,也就毁坏了功名事业,混乱动荡,国家灭亡。假如得到“天德”相助的时候,还丧失国土,江山易主,那一定是不遵循天道规律,不节制征用民力,百姓四散造成的,从而失去功名事业。赡养即将消亡的,而又杀伐新生的,这就是违反常规。必然会受到天灾人祸的惩罚。观察到有国悖逆初显现时,切勿勉强去纠正他,到时候自然会遭受到天道的惩罚而矫正。

昨天,我们已经聊了《黄帝四经》是如何从天地之道引入人之道的。这里是紧接在后面连着讲的,只不过是因为太长才分两次发出来的。这里展开了具体的天之道和人之道的辩证论述。

“逆顺是守”的“是”就是对,合理,与“非”相对,比如是非、实事求是。是顺应“天德”而为,还是逆“天刑”而守,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认知。不能想当然,特朗普虽然有七千多万人支持,但是还有八千多万人坚决反对他的,如果他错误地判断了有这么多支持他的人,可以尝试着做一点努力,改写大选结果,那就大错特错了。

“功溢于天,故有死刑;功不及天,退而无名;功合于天,名乃大成,人事之理也”。这一句比较长,分为三个部分:溢于天,不及天和合于天,这就是人类行走于天地之间就必须要遵守的准则。下面具体讲解。

“溢”字的意思是过分、超出,溢满无度。也就是行事量力超出了天道所限,那么必然要遭遇天道的惩罚而失败。道理很简单,就不详细解释了,这种事三哥做得比较多。

子曰:“过犹不及”,刚才前面讲的是过了,那么不及就是“功不及天,退而无名”。本来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胜利唾手可得,但是自己不努力积极争取,就是等“馅饼”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结果必然是功退无名。这里的“无名”就是不能成就功业,显声名于世,传盛名于后世。

第一句讲不可过分强求,第二句讲不可消极等待,第三句就是讲恰到好处,“功合于天,名乃大成”。老天给你机会,时机也到啦,那么,清醒地认知到了就不要错过,认真对待,合理地努力,还要把握好分寸。同时心态还要放松,因为道家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老天都转变了形势,再努力就是傻搏了。

这便是道家的“顺其自然”、“顺势而为”,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于此相对的就是儒家,我们不是要比较高下,我们只是在这一个点上做横向比较,以便大家深入理解和思考。《中庸》中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我们来稍加分析。

人一我百,可不可以做到?能!例如钱老。但,那是极端个案,不具有代表性。如果是经过考试同上一所学校的,人家都考99了,你非要考一百,那就没有必要了。精神可嘉,但真的不用“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你也能考个98、99,不如去看看别的书,去放松一下,参加一些有益的文艺活动,甚至睡个好觉。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就清晰地反映了道家的“谷神不死”和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区别。

浔阳野老翻译撰写,版权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贝,如需引用转载必须标注来源。更多《黄帝四经》及《老子》解读请在往期中查找。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论约》95四时有度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论约》96天地之道

逐字逐句解读《老子》——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不仁,老子真的要拿百姓当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