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俗说中庸,第二十章5诚之者,择善而

原文: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太俗说:

作为下级,如果没有上级的肯定与支持,那么百姓则难以治理。管理国家如此,管理其他团体或者企业也是如此。没有上级的支持,团队精神不能贯通,则很难服众,更别提治理百姓、管理团队了。

如何才能获得上级的信任与支持呢?如果不能够取信于自己的朋友,连身边的人都难以信任你,那么想要取信于上级怎么可能?其实这里是指有没有基本的道德修养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朋友的信任呢?如果在家庭中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想取信于朋友基本就是空想了。血缘关系都处理不好,还能对其他人付出诚心吗?没有付出,谈何获得。

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应如何做到呢?那就是要反省自己是否能做到诚心诚意,发自内心而非做作。一片诚心,难能可贵。惟其如此,也才能获得朋友的信任。

有什么办法能做到诚心诚意呢?如果不清楚什么是上善,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应该坚持的,那就难以做到真诚。

那么具体诚是什么呢?诚是天理,是天地本有之规则。能做到诚,也是做人的准则。这种诚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勉勉强强做到的,不是用思考思虑去得到的,他自然而然便在大道之中,能这样行事的人便是圣人啊!

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大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是上善之后,而能坚持贯彻落实于一切行事当中,这就是诚!

天下学问何其多也,我们需要去广泛学习,仔细讨论,缜密思维,智慧辨别,然后坚定地贯彻下去。

新的知识、文化、技术要么不去学习,如果学习的话,一定要学到掌握为止。

遇到问题要么不去探讨,如果探讨的话,一定要探讨清楚不达目标不罢休。

遇到事情要么不去思考,要思考的话,一定要思考清楚来龙去脉有所收获才行。

对于对错的事情,要么不去辨别,一旦辨别,必须要辦别到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为止。

做事情,要么不去行动落实,一旦行动,那一定要坚持到底争取成功。

如果说某件事情别人只做一次就可以成功,那我们自己就算一百次才能做到也是可以的。如果别人进行十次才能成功,那我们自己就算进行一千次才能够成功也没关系。成功才是最终目的,不要计较过程的曲折。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并能遵照执行,就算愚钝又如何?最终也会开启智慧光明朗照。就算柔弱又如何,最终也能够变得强大无敌独孤求败!

这里是说,唯有诚字,是打开一切关卡的关键。诚,是意志是情操是力量,是走向成功的终极秘密武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少了诚字,终将会一无所成。一诚天下无难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