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越多,越是不会,练习中庸心智系统转

我们在前面三篇文章中,为大家分析了《中庸》核心章「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在该核心章中,孔子为我们论述了,儒学的核心内容:「三步突破法」。

「三部突破法」是讲,在思考过程中,抓住「语言性思考」与「图形化思考」这二点,一步一步把人从「刺激—反应」的低端心理模式中摆脱出来,进而实现「中庸:心智系统转换」的目的。

这是《中庸》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里,独有的价值与地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用「源头甲骨文」字义显现以后,《中庸》这部书是非常适合现代中国人的,可以全面提升现代中国人在现实工作中的「思考技巧」与「思考能力」。

本篇文章解读「子曰:人皆曰予知……」这一章。

《中庸》的作者通过之前一系列的铺垫,推出了核心章以后,在这一章中,又想要表达什么内容呢?

要真正读懂这一章的内容,最关键的信息包含在「人皆曰予知」里。

只有先把「人皆曰予知」这句的真正内涵搞明白了,作者安排这篇的意图也就会非常清晰。

一、「人皆曰予知」的内容分析

1、「人」的内涵分析

「人皆曰予知」的「人」字,在后世解读中,非常容易被当作泛指的「人」来理解。

但是,这个「人」字在这个句子中,是特指的「人」。

特指跟着孔子学习「中庸:心智系统转换」的人。

而且,这个「人」是从「显性人体」的视角进行的认识,这个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2、「予」的内涵分析

「人皆曰予知」的「予」字,就是「我」的意思。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表示「我」的「予」字,在「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过程中,「我」是有很大讲究的。

在「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过程中,随着「感知的主体」从「显性人体」向「隐性人体」深处移动,会出现三种「我」的「意识体验」。

第一种「我」的「意识体验」是:「感知主体」在「显性人体」中时,与「显性人体意识设定」相结合,所产生的。

第二种「我」的「意识体验」是:「感知主体」移动到「隐性人体」时,与「隐性人体意识设定」相结合,所产生的。

第三种「我」的「意识体验」是:「感知主体」移动到「隐性人体」深处时,与「真正的我」相结合,所产生的。

也许,有的网友会问,「感知的主体」有没有「我」的「意识体验」?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9%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