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震卦里面的雷声,看卦爻辞的编撰体例

《周易》的卦爻辞,结构严谨,文字精妙。

可惜的是,很多人看不出卦爻辞之间的关联。

以《震》卦为例,这个卦的逻辑顺序,其实是从雷声的大小、以及人在雷声里面的不同反应来展开的。

不妨细细读来。

一、《震》卦彖辞

彖,是一卦的总纲。

《震》卦的彖辞,分别用两句话描述了雷声和雷声里的人:

“震来虩虩(赫赫)”、“震惊百里”——这是说雷声很大,百里皆闻。

“笑言哑哑”、“不亡匕鬯”,这是描述人在隆隆雷声中谈笑自若,从容淡定,不像大耳贼吓得把筷子都掉在地上。

全卦爻辞,就是围绕着雷声和雷声里的人展开的。

二、从“震来赫赫”到“震遂泥”

要读懂《震》卦的顺序,我们就要先明白“虩虩”和“厉亿”这两个词,分别是“赫赫”和“逦迤”的通假。(详见本号系列文章)

前者形容雷声浩大。

后者形容雷声细小但是连绵不绝。

这说明,卦爻辞里面的雷声大小,是在不断变化的。

初爻里面说“震来虩虩(赫赫)”,就是雷声浩大的样子。

二爻说“震来厉亿(逦迤)”,说明雷声开始变小,但是仍然连绵不绝的样子。

三爻说“震苏苏(疏疏)”,形容雷声开始稀疏起来了。

四爻说“震遂泥(尼)”,说的是雷声暂时停息了。爻辞里面的“泥”不是名词泥巴,而是动词止息,泥与尼本通,是止息之意。

尼,定也。止也。止亦定也。止或尼之。今讀泥去聲,義同。

《说文解字注》亦云:

尼、止也。与“致遠恐泥”同。泥濘之假借字也。

五爻又说“震往来厉亿(逦迤)”,这是说雷声去而复来,再次响起了连绵不绝的细小雷声。

三、震索索与子思

《震》卦的六句爻辞,开头的第一个字都是“震”。

前面五句爻辞里面的“震”,指的都是自然界里面的雷声。

唯独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震”,却是在暗喻人心之中的雷。

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行本中,第六个“震”字后面跟着的词是“索索”。表面上看起来,是形容雷声悉悉索索的样子。

但是这样理解显然并不符合卦爻辞的递进层次。

这两个字,在帛书本里面写作作“昔昔”,“昔”和“索”都属铎部,音近故相通。

帛书本里,还把通行本的“错”也写成“昔”——“履错然”写成了“履昔然”。

我们还说过,错然(昔然),是敬慎之意。

错、昔、踖三字互通,“震昔昔(索索)”就是“震踖踖”!

踖踖一词,在诗经里面已经有了,而且《周易》的作者引用的正是这个词的原意:

《诗经.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

诗中的踖踖,是敬慎之意。爻辞里面的踖踖同样如此——更重要的是,爻辞里面的“震”,还有恐惧之意。

所以,《大象》说:

《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敬慎和恐惧,正是子思在《中庸》开篇里面大力提倡的修身之道。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

所以,子思就是卦爻辞的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吗?

卦爻辞里面几乎随处可见子思留下的指纹:

——《震》卦彖辞里面说的“震惊百里”,“惊”字同样也在隐喻着“敬”——帛书本就直接把“惊”改成了“敬”字!

更让我们确定的是,紧接着《震》卦的《艮》卦,卦名原本就是“谨”,同样也是敬的意思!

谨,敬也。

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