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很迷茫,该怎样才能找个好工作1个

导语

进入大四,各位同学半只脚迈进了社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越上越焦虑,因为你发现这门课对毕业后的自己没有根本性的帮助,而自己的焦虑,恰恰就源于希望得到明确的指导和分析。

曾几何时,我也是求职大军中的一员,我想对各位学弟学妹们说,求职很简单,要找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没有那么容易。

大学毕业生求职压力巨大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万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普通大学生求职时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同年的这万人,还有前几年的存量毕业生,以及其他职业院校的同学们。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竞争压力这么大,有针对性的精心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找一份优秀的工作,要击败几万竞争者,你做不来的准备,总有人能做到。

如何准备,且看下文!

一脚踏实地,摆正求职心态

我当年找工作时走了很多弯路,“心态不正”是求职路上的一个大坑,我把心态问题分为求职前和入职后两部分。

求职前的“心态不正”主要有“三不”:不学,不紧,不谦。

求职要有正确心态

不学有同学的专业课成绩只求不挂科,从来没有主动探索和学习。面试被问到专业问题时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更不可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我相信,很多面试者这时候只能红着脸,跟HR说:我虽然现在什么都不会,课程绩点也不高,但学习能力很强,入职后,我可以学。

我在招聘时遇到这种同学,感慨颇多,学校课程都学不好,工作以后就能好好学习了?我曾经就是这种人,我还不知道啥回事吗?抬走,下一位!

在工作单位筛选面试者时,课程绩点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标准,成绩好的同学,学习能力一般不差,成绩差的同学,直接PASS,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中慢慢发掘你的潜力。

学习学不好,工作难道就能学好?

不紧很多同学在学校从来不考虑就业问题,仿佛就业离自己很远。

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没有确定行业,没有心仪公司,也没有目标岗位,为了能够尽快在社会立足,很仓促的找了一份工作,却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或者兴趣,贸然离职,辞职后因为工作经验与目标行业不匹配,很难零经验再就业。

不谦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达克效应”,指的是: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评价。

有些同学,学历不高,出身普通院校,还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本科毕业,毕业后必须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才能符合自己的身份。

这些人找工作前认为,外企勉勉强强,“B.A.T”也还凑合,其他单位基本不想考虑,从来没考虑过自己是什么学历,有什么能力,直到求职时碰的“头破血流”。

应该脚踏实地找工作

求职前的心态决定了你是否可以顺利拿到offer,下面要说的入职后心态,决定了你是否可以长久的干下去。

求职后的“心态不正”,主要体现为“三无”:无知,无能,无义。

无知不知道工作本质是“交换”:你付出劳动,公司回馈给你报酬。你能不能升级加薪,取决于你是否可以为公司创造收益,其他的都不是核心问题。

毕业生刚进入职场,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业务水平。前者帮你看清问题,后者帮你解决问题。不要把歪风邪气当作“职场圣经”,否则很容易走歪路。

电视剧《安家》中的女孩朱闪闪,一点业绩都没有,还可以被店长当作“吉祥物”,安安稳稳上班的情况,放到我自己的公司里是根本不可能的。

无能我几年的工作和创业过程中,有过很多大学生同事,能够被我当作“伙伴”信赖的人寥寥可数,大部分人的能力都很欠缺。

他们入职后各项能力指标都很差:

核心专业技术差,无法胜任工作;

沟通能力差,无法融入团队;

情商很低,无法正确处理工作中的情绪;

学习能力差,经常自我设限,从来不主动拓展学习。

简单来说,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就是以上四种能力,刚毕业时能力差点没有关系,追平短板,它们会让你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至于能走多远,需要看你自己的了。

工作能力才是职场核心竞争力

无义部分大学生们喜欢在薪酬上斤斤计较,对待工作却没有责任感,对公司也没有归属感。作为老板,付出了薪酬,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是难以忍受的。

我把员工分为几类:

有能力,有责任心。

有能力,无责任心。

无能力,有责任心。

无能力,无责任心。

第一类员工,是最优秀的,不仅工作可以完成的很好,还非常令人放心,这种员工升值加薪完全没有问题。

第二类员工与第三类员工,必须在试用期内观察和培养,如果前者的责任心与后者的能力没有进步,只能放弃,如果迫于招聘压力,也只能作为短期员工签下。

第四类员工应该通不过试用期考核,侥幸混过试用期,在公司也没有立足之地。

不要求员工为工作呕心沥血,但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还是要有的。

工作时应该有基本责任感

一个人的心态,对是否能够顺利求职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眼光毒辣的HR能够从你的言谈举止中看出你的底细,心态放平了,我们接下来就要确定自己的求职方向。

二明确目标,明确求职方向

记得有个问题:我今年刚毕业,在餐馆当服务员工资,在IT公司实习工资,应该选哪个工作?

回答:如果你的目标行业是IT行业,当然选择进IT公司实习,缩短你试错的周期,降低你的试错成本,你的职业发展的连续性高,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时间在同一个行业里积累,更早成为行业专家。

不要相信老师说的“先就业,再择业”,我们要在毕业前准备好,直接“择业”,进入目标行业,持续深耕。

到底如何如何明确求职方向呢?下面我们开始解答这个问题:

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

我总结了大学生总共有几个就业大方向:

从政/编(公务员、教师、国企、事业编)从商(找工作、创业)从军深造决定就业方向的因素:

家庭或亲友从业影响个人情怀、信仰、兴趣所学专业社会需求个人能力和喜好确定就业方向需要的能力:

信息检索和收集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

自己为人生负责,为自己找寻方向

在选择方向时,需要你作出决策。根据史蒂文.约翰逊的《远见》一书,我们把科学决策分为三步:

第一步,看看你手上有哪些选项。

第二步,评估各个选项的价值。

第三步,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我们实在不确定的时候,拿出一张纸,用科学决策的方法,一步步分析你手中选项的价值:

第一步,先从就业方向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方向,例如考公务员。

第二步,在选出的方向后尽可能叠加“就业影响因素”,例如家庭中是否有相关经历的长辈可以提供建议,自己从小喜欢某个部门的工作,自己的专业是否限制了岗位的选报,个人希望去哪个城市生活等。

第三步,从多个方向中选出最优方案。

当你把所有选项及其价值全部落实到纸面,挑选出来的那个最优方案,基本就是你未来的就业方向。

记住,有选择,就有放弃,如果拿不定主意,多咨询,多检索,多思考,然后下决定。

自己要有决策的能力

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荷马史诗

一旦有了方向,剩下的唯有努力,打天下,靠的还是硬实力,我们需要尽快根据你选择的方向,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

三提取招聘需求,打磨求职技能

确定了方向,我们需要根据你的“目标”,来提取需求,务实的打造自己的能力。

如何提取招聘需求呢?看招聘简章!

举个前年的例子:

在我公司实习的一个小伙子希望毕业后去某大型“狼性”企业入职,在确定了求职岗位后,他去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