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西卜太太之流,到处都有,你得提防。巴尔扎克小说中人物,不是虚造的。人的心理是:难得收到的礼,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所以我特别要嘱咐你“有分寸”!《傅雷家书》做人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可能都没能明白做人的大道。最有资格说一辈子的应该算老人了。给老人让座是我们社会提倡的美德,我们不仅要尊重老人,还要爱护小孩,这叫“尊老爱幼”,因为我们都是从孩子开始长大,又变成一个老人。可是,我们提倡的美德却并没有法律的强制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出于人道让座,也可以不让,因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包括老人小孩。却有这么一些老人,觉得年轻人给自己让座就是必须的,让了是理所应当,不让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违法,应该人人得而诛之。在这样的老人眼里,不让座的青年绝对是阶级敌人,要打要骂那都是自己的权利。有老人是这样想的,也有老人是这样做的。所以才会有老人暴打不让座女的新闻。虽然是个例,却反映了当下一些人的心态。有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明白索取是有度的。这个世界,就算父母子女,也没有还不完的债,何况是路人甲乙。有时候,我们是有道义却没有责任;有时候,我们连道义也没有,只有良心。我们既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不能以君子之心量小人之腹。平常视之,推己及人才是应有之道。当然,也有做好人做出一身骚的。一老太太行善事,帮助了很多人,结果不仅没有得到别人的感谢,还因为自己能力有限没能及时行善,得罪了那些曾经受过自己恩惠的人。这些人对她谩骂,对她威胁。老太太实在受不了了,只好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相信,老太太不是害怕威胁,而是对人性绝望了。人性是什么?就是贪得无厌,人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特别是当这样的贪求没有成本的时候。做好事没有错,但是,如果没有原则地做好事,让一些人不劳而获,助长了懒惰和贪婪之心,这样的做好事就有问题,不仅害人,还伤害自己。在做好人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有的忙可以帮,有的忙不能帮。锦上添花的忙可以不帮,雪中送炭的忙应该帮。帮忙不是面子,而是应人之急,排忧解难。也只有经受这样难处的人才会对伸出援手的人感恩以待,有感谢回馈的付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付出。做好人也要有度。帮人帮到什么程度,这本身就是做人的一部分。如果帮人无度,接受帮助的人自然也不会珍惜这样的帮助。来得太容易的帮助就像是来得太容易的爱情一样,很少有人去珍惜。当帮忙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也就难以改变;当情义成了责任,助人的情义就谈不上有多美好。做人要有中庸之道,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都是如此。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人与人的交往皆是如此。付出有规,索取有度,不过分热情,也不过分冷漠。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