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高的人更能识别高质量的快乐

我们是否经常听到这样的心灵鸡汤和书籍,教导我们要往好处想,只要自己往好处想,就能得到好的结果。好像自己有某种特异功能,只要有这样的想法,愿望自然就会实现似的。其实这样的鸡汤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有误导之嫌。

如果,这样能实现愿望的话,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老子、孔子、王阳明、苏格拉底这样的圣贤了。之前讲过,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由智慧的大小来驱动的。智慧小点的就会出现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智慧大点就会出现有意识的自我行为,我们人类就处在这个阶段;再高一点就会出现,有意识的利它行为;如果再进一步往上,慢慢的,就会出现无意识的利它行为,但这时我们人类已经不存在了。也许是更智慧的高能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等。

因此,我们想要有更好的行为和结果,首先要提高我们的智慧,当智慧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行为自然会根据智慧的大小做出相应的行动来,并得到好的结果。人类的出现,就是智慧逐步提升的过程,我们从朦胧无意识的物竞天择中走来,随着智慧不断提高,得到了快乐,快乐又反过来提高智慧。正如孔子讲的,“格物”是“致知”的功夫,明白了“致知”也就明白了“格物”,就这样交替发展着,最终出现了智慧的人类和现代化。

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不是自己随便空想就能得到好的行为和回报的,必须要通过做正确的事来获得快乐并提高智慧。当智慧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自然会有好的行为和结果出现,行为来自智慧。并不像那些心灵鸡汤说的那样,只要往好处想就能得到好的结果,不是这样的。当你没有智慧时,你其实是无法有好的想法,更没有能力去识别好的想法,你只能在自己的认知层次上获得相应的想法和行为。

所以,只有先提高智慧,让智慧主动去识别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王阳明早在几百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悟出了“致良知”这样的千古智慧。所谓“致良知”就是依据心中的智慧,必然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

以及,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答黄勉之“思无邪”的例子中,黄勉之问:“《论语》中的‘思无邪’这句话,怎么就能概括《诗经》三百篇的含义呢?”王阳明说:“岂止是《诗经》三百篇?就是《六经》的内容也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贯通;甚至是古往今来所有圣贤的话。‘思无邪’一句话也能概括贯通。”王阳明说的“思无邪”和“致良知”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就是通过内在的智慧去识别正确的想法和行为。人类所有行为的动力,均来自内在的智慧。智慧是本质,也是一切的因。

不同的智慧会有不同的意识行为

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人本身并没有先天的道德和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的。就是说,我们生下来是没有道德和灵魂这回事的,之所以有道德是从后天的经验中培养出来的。显然,这与我们中华文明的智慧存在了冲突。如,王阳明的“心既理、心外无物”,“致良知”;孔子的“格物致知”;中庸的“天命之谓道”;《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以及后来有争议的人性善恶之别。这些智慧充分说明了人生下来就存在一定的智慧,并不是后天才出现,只会因后天的不断进步而得到更大的智慧。那么,我们获得智慧后,又是如何引导行为的?

人类的大脑在处理不同难度的问题时,会有三种方式来处理。第一种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这种行为是针对极简单的问题时,做出的本能反应。如在遇到危险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打或者跑;第二种是:靠过往经验来决定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是针对本能行为之上的,需要自己略加一点思考。例如,我们在高速上开车时,距离拉多远,选择在哪个车道上行驶,这些是需要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判断;第三种是:有意识的思考才能想明白,你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思考,甚至在走路时会突然停下脚步思考问题。当年爱因斯坦和友人散步时,友人对他说:“有的物理学家认为,宇宙中现有的物质可能就是正物质时”,这时他突然停下了脚步,思考这个问题,全然不顾身处车水马龙的马路中央。

也就是说,当遇到特别简单的问题时,大脑会启动无意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当遇到稍复杂的问题时,大脑就会启动过往的经验略加思考来解决问题;当遇到特别难的问题时,这时大脑就会迅速接管所有的无意识,并通过有意识来全力思考这个问题。这时你需要放慢脚步,甚至驻足停留才能更好的思考问题。我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大脑捕获到一个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迅速的把问题想通,不管身在何处,否则就会不舒服,甚至晚上无法入睡。

大脑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意识行为,其实是本身在追求最小能耗,把有限的能量用在能带来更大利益的问题上做出的行为。有人说,人类的进步靠经验,其实不准确。经验只是大脑行为的一种,与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思考是一回事,是大脑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采取的不同行为而已。正如,老子讲的“道、德、法”的不同层次。有“道”的时候,德就可以不用去管它,“道”没有了就得提倡“德”了,“德”没有了就得用“法”了,意思是一样的。

但有一点要明白,不同层次的行为所获得宇宙中的智慧大小是不一样的。在无意识阶段,完全是靠自身的本能智慧来识别行为;到了依靠经验来识别行为时,这时的经验就已经带有一定的思考成份在里面了,有了思考就能感知宇宙万物的智慧,智慧就提高了一点;当到了有意识的思考时,这时的智慧就会提高更大,来对应更复杂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样的过程是通过不断提高智慧,来对应更复杂的问题的。这与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是一回事,也是通过智慧的提高带来了不同的自我感知。

另外,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把重要的问题想通之后,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时,自身的潜意识会自动识别,不需要有意识的再去思考。例如,当我想通为何极简更美时,你会发现,对极简的环境和风格会出现无意识的好感。这其实是大脑为了减少能量,无意识接管了自己的思考,因为之前已经想明白了,不再需要消耗能量再去思考,这时在无意识的作用下,不知不觉中就能感知极简带来的能量和快乐。而大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其实来自于我们人类在思考问题后提高了智慧,做出了更正确的选择而已。

外在的环境是内心道的显现

有了能量和智慧后,不仅大脑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平时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改变,不同层次的人眼中有了不一样的世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很简单,每个人的智慧程度是不一样的,能量高的人更能识别到高质量的快乐,反之则相反。

这种情况,我更有发言权。例如,今年在太湖边上散步时,我发现今年湖边的美景比去年更美了,天更蓝了、花更香了、夕阳更美了,尽管这段路我一天走三遍,但依然还是看不够、看不腻。正如,太湖边上书店的墙上写到:“东太湖的水一定是宋朝的”一样,美不胜收。以至于后来,房东打电话问我,是否续租时,我毫不犹豫的讲为何不呢?

为何如此区别?我心里很清楚。因为今年的我已经比去年的我有了更大的进步,是智慧的提高让我看到了更美的风景。

无独有偶,也是我亲身经历的。老家有个朋友也是同学,家离的也比较近,平时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关系也比较好,我甚至把他当着人生中的知己。直到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想法。那时我刚从部队转业不久,还没真正的融入社会,就在平台上投了点钱没收回来,再加上入职的公司刚起步,工资无法按时发放,自己手上还有两张信用卡、车贷要还,手头比较紧,于是就问几个好友借了点钱应急。

有一次,公司老总叫我去胶装一份文件,需要二百多块钱。然而就这二百多块钱我也没有,于是就打电话问这位朋友借一千块应急。没想到的是,他在电话里对我说的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了三句话:第一句,“你也没什么,我家还有两个呢”(意思是你自主择业回来,虽然每个月有退役金,但你没结婚、没孩子,而我有两个孩子);第二句,“你看看你在外面借了多少钱?”(我是借了一点钱,五个人总共才借了一万多点,多了也借不到。虽然当时没多少钱,但我一直认为一百万以上才叫借钱,否则只能算周转);第三句,“人家借给你的钱,都没指望你还”(他所说的两个人,也是我的同学,一个借了两千,一个借了三千。而让他打脸的是,两个人不约而同在两个月后,就催着还钱了,但我认为他们可能是受到蛊惑)。

我记得当时在电话里非常生气,但回来后,还一直有交往,甚至当我前期来东太湖悟道写作时还有联系。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意识到这种事内心无法接受,这时我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改变,之后慢慢的就疏远了。他之后打过几次电话,我也没接,他可能还在蒙圈,之前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联系呢?其实,谁也不能怪,要怪就怪那该死的独处和闲暇,让我的能量和智慧得到了提高,而高能量的人更能识别高质量的快乐,事件就这么简单。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人如果知道良知的诀窍,不管他有多少邪念私心,一旦被良知觉察,便会自然消融。就像一粒灵丹,可以点铁成金”。又说:“这致知两个字,真的是千古圣贤传承的秘诀,明白了这个,就能百年之后,哪怕圣人出现,对此也不会有别的疑惑。”

又如,当孔子看到他的学生曾子走路时的神态宁静安祥,与平时不太一样。一般只有德行修养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如此淡定从容,这位圣人一下子就看出了火候。便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说:“是的”。高手过招只需点到为止,多余的话就不必多说了。

以及,吴军在《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中讲到,杨振宁先生年经已大,目前授课只传道,不教具体的知识点,在讲到如何培养阅读物理学文献品位时强调:“一个人习惯读什么样的物理学论文,决定了他在物理学领域能走多远,能够迅速在众多论文中找到有品位的论文,是成功的第一步。”

甚至,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曾说:“很多人对于新兴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这些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诠释了,只有能量高的人才有能力识别到更高层次的智慧。只指望通过心往好处想,就能得到好结果的人是异想天开。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量和智慧,好的想法和结果自然会出现。

那么,能量高的人为什么更能识别到高质量的快乐?我们要追问到问题的本质,这样便于更好的理解和说服自己的内心。其实一句话就能得到答案,“因为能量高的人之间吸引力更大,他们由于更相似,之间的传播速度和吸引力就会更快更强。”我们是否有这样的体会。例如,当你有一千万的时候,你去买一辆三十万的车时,多一万或者少一万对你来说可能并不重要。但当你只有三十万的时候,这时你就会很在意,会跟销售讨价还价。因为此时两个人对金钱的概念已经不同了,一万元对富裕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又如,优秀的人更容易在一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有了相同的价值观,就有了相似性的提高,就能感知到对方的快乐,自然就产生了吸引力。当然,这种吸引力不是有形的物质利益,而是层次更高的精神价值,两者往往有着数量级上的差别。

以及,当智慧提高后,我发现自身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我发现自己更爱笑了,别人不经意的一个动作或行为,就能引起哈哈大笑。但之前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除了感知快乐外,对别人的痛苦和忧伤也能感同身受。这些内心的变化,正是因为自身智慧的提高,带来了相似性,才被我有所识别。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层次高的人比普通人更快乐。因为层次高的人能量更高,更能识别常人无法感知到的快乐,因为他们之间更相似,沟通的速度和吸引力也就更快更强。所以,外在的环境就是自己内心智慧的显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世界。

最后,当别人教导我们要往好处想才能得到好的结果时,我们要明知,唯有不断提高智慧,才会有更好的结果。为此,我们始终要有这样的信念,今天要比昨天更好,明天要比今天更进步。要达到,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蘧伯玉说的话:“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的境界。#优质作者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