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推荐 >> 究天人之际的实学

究天人之际的实学

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blog.csdn.net/abc123_____abc/article/details/120309859

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思想,有人称之为「天人之学」。天人之学是中国文化传承中最精致的上乘之学,所以司马迁自我期许以「究天人之际」。

从先秦诸子到汉唐百家,以降于宋明理学,从形而上至行而下,通过各种理念结合哲学的思辨与科学的验证,发展出各种探讨天人之际的观念、思想以及行为,不只是哲学的思辨、科学的验证,还有更多属于宗教天人之间的关系。在以西方近代文化的观念来看,很多的科学、哲学家探讨到最后阶段,都会进入到我们在此所说的「天人之学」的领域。

实学——做人做事、研究天人关系的重要学问

在《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前有一段宋儒朱熹的章句前言: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受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为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一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朱熹将这个孔门心法,称之为「实学」。整段的意思是说:中庸是孔子传授的心法,子思恐怕这样的心法因为时间太久而有偏差,所以就写下了《中庸》这本书,传给了孟子,开始只讲一种至理,散布到万事万物之中,最后又回到这个至理。这个学问可以放到整个宇宙里来观察,也可以收常到自己的内心。最后说:「其味无穷,皆实学也。」重点在指出这些学问都是实实在在做人做事、研究天人关系的重要学问,所以说「皆实学也」。在《中庸》第一章之后朱熹又有一段话:

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外又支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意思是说:道的本源来自于天,不可变,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心上。在这里已经开启了「天人」的观念,到来自于天,但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与心上,每ㄧ个仁在自己的心上、身上不能够离开到。《中庸》所讲的道要从「存养省察」做起。探讨如何养心?如何存心?怎么做反省得功夫?归纳的说就是先从自己开始做起,去除外在诱惑的私,扩充本身具有的善念、善意、善本。这壹段话十分清楚的说明「实学」的功能与基础。

佛家的语言讲「实在」、「实性」、「实相」、「实语」,起信于「实相」,宇宙的万事万物有三中形象:一种称之为法性。一种称之为真如。一种称之为实相。宇宙的实相就是一种常住不变的实体、真实的形态。一般而言,佛教的基本理论就建立在整个宇宙常住真实的现象,各种幻化出来的色相都有本体,这个本体是实相。从大宇宙的万事万物到一个人的身、心,修持的本根都路在「实相」。

道家老子的理论讲「朴」,返璞归真的「朴」就是「实」的意思,「自然」是「复命归根」,生命回到宇宙的根本,宇宙的根本就是真实的安身立命的根源。

另外从现代科学研究的方式探讨,最重要是实证的工作,通过验证、实验的过程得到结论,以为看得到、磨得到、听得到的事物才是实证,实证观念的学术理论应该就是所谓得实学。

当时的知识分子传承两个重要观念:

一、明末清初知识分子总结反省明朝灭亡的原因,以为明朝中期以后的知识分子崇尚心性之学,空谈强国、走上狂禅。因此,清朝的知识分子从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傅青煮、李二曲、颜习斋等人开始,非常清楚的提出「实学」的观念,任何的学问经世至用地都要与现实联系起来,而且能切切实实的实践。

二、清朝末年知识分子的观念。如魏源、谭嗣铜、梁启超他们面对外来西方文化的冲击,重新反省、检讨,提出「强学」的观念,「强学」就是「时学」。有人说:「吾人须知古往今来宇宙间,唯有『行』字方能创造一切,方能革新进化。」

实学的特色在于实用为宗,以时效为重,反对空谈、虚谈、幻想。顾炎武先生说:「道不虚谈,学贵时效。」学道就要有实际的实效。而且是「体用全学」,清儒主张:「以实学代虚学,以动学代静学,以活学代死学」。简单的归纳,天人实学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验,通过经验的累积所留下来的纪录、理论。

天道与人道

天人实学的天人在于「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名词来自张横渠先生,张横渠先生说:「因诚至明,因明至诚,故天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一章指出:「自诚明谓知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在本章后朱熹有章句说:「子思承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

「诚」是天道,「明」是人道,天的真实情况,因为人的努力明善而返本回朴,通过不断的修持,明善的具体功夫就是《中庸》第二十章所力举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明德」就是达到明善的根本,才能够回到「诚」的天道境界,天道落实在人的「明明德」,落实在不断的正心诚意反省,天人合一就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事实上,王船山先生说:「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静之动也。」又说:「废然无动而静,因恶从生也。」又说:「一动一静,辟合之谓。由辟而合,由合而辟,皆动也。」王船山先生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意思是动与静相互结合在一起,所有的变化都在动静互涵之中。天人实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而且是一步一脚印走过来的功夫,实学的本质精神就是实事求是,通过实践来完成天人合一之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