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简史宋元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北京哪里皮肤病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经过五代十国的混乱格局,中国历史又出现了统一的宋王朝。统治者在对混乱局面进行分析之后,得出地方割据的根本缘由在于武将的兵权,以及战时临机专断之权。于是发生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这一举措根除了“黄袍加身”的可能性,却也买下了隐患。

伴随着文人地位的提高,文学、艺术、思想、哲学都在磅礴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学问祖述陈抟老人,陈抟是当时著名的隐士,至于隐士是如何出名并载入史册的,我们暂时不讨论。据宋史的记载,陈抟的学问以道、儒、易为主,其中在易学上造诣颇深。后人认为《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均是出自陈抟之手。

在陈抟的诸多传人中,邵雍脱颖而出,他提倡的“实用易学”在当时影响很大,用易理易数推演宇宙起源,自然演化以及社会变革,并著有《皇极经世书》。周敦颐对陈抟的《太极图》进行了文字说明。程颖、程颐不仅仅重视《易》,还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推崇到经学的位置。在加上号称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这五人合称北宋五子。

北宋易学的发展为儒家的“天道观”奠基了宇宙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儒家从这时候开始有了宇宙观了。孔子到汉儒都是遵自西周流传下来的“天命观”,受宗法制和谶纬迷信思想影响比较多,具体表现除了的就是:“相信圣人是对的就行了,如果哪里不合理了一定是自己理解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肃以客观的“天道”批评天命思想,自“太极说”和“气生说”合流之后,便形成了一套相对客观的宇宙生成论。“天理学说”是建立在“天道思想”之上。

除了理学,影响力比较大的就是王安石的新学了,他编著了《诗》《书》《礼》三经义,注入法家思想,为新政施行做理论奠基。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为推翻新政做理论奠基。学术思想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学术直接服务于政治。王安石提出“天道尚变”的思想,万物总要“新故相除”。司马光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于是从西周开始编到五代十国,评政治得失,每卷必有“臣光曰”。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天理”提高到最高的哲学范畴,“理”不仅是宇宙本源,万物主宰,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源泉。一切的封建道德原则、规定以及礼仪都是“理”在人间社会的展现。“理”是先于事物而存在的,还没有君臣的时候,君臣之理已经存在了;还没有父子的时候,父子之理就已经存在了。朱熹的宇宙观是:太极(理)→阴阳(气)→五行(金木水火土)→万物。他着重讨论了“理”和“气”的关系,在宇宙观之下他讨论了“健、顺、仁、义、礼、智”的道德品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行为主张来。吃饭是天理,美食是人欲。吃饱就行,想吃美食的欲望是要用道德的规范来约束的。

陆九渊是早期心学的奠基者之一,到明代王阳明集大成。在哲学的最高范畴问题上,他用“心”取代了“理”,通过对“大宇宙观”的思考,得出“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并提出“吾心即是宇宙”这个命题。这是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重新阐发,是融合佛教心性学说之后对孟子的深刻理解。万物皆在我心,无须像外求。在这种世界观之下,他认为“心”是社会道德原则的本质,有了“心”才能自觉的进行道德实践而不受惑于外。心学和理学一个内观,一个外观,但他却说“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

宋代理宗之后,程朱理学成了思想文化的权威正统,从地域上来说仅仅是活跃于南方地区。元代一统之后,理学进入了北传时期,“会通朱陆”是当时的主流思潮,他们认为朱熹走了“支离”的极端,陆九渊走了“简易”的极端,要打破门户之见,汇综二子之长,规避二子之短。兼取朱熹“下学”的功夫,避免陆九渊“谈空说妙”之空泛,兼取陆九渊“简易”的理论,避免朱熹支离泛滥。

宋代给与佛教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和庇佑,大量经典得以整理恢复。南宋一方面从佛教政取税收,一方面又控制僧人的增加。总体上佛教是一直保持盛况的,元代虽然崇尚藏传佛教,仅仅是体现在政策上的有待,也决然没有影响到汉传佛教的盛况。当时“会通佛理”是主要的思潮,提倡搞教理研究,鼓励不同宗派之间交流对话,《宗镜录》是一部会通禅宗和华严宗的著作。此外元照提出律、禅、教三学一源。律是佛对人的制约,禅是佛对人的开示。教是佛说录成的佛经。对当时会通教理、教义的影响较大。

北宋的道教在统治者的支持下繁盛一时,太祖、太宗都经常求教于道士,宋真宗更是十分崇信道教,他自成天神降世,将赵氏祖先奉为天尊上帝,还大兴土木建造宫观。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历代下来在道教的投入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机器,遭到儒学振兴后儒家的一致反对。紫阳真人以魏伯阳的内丹学说,柔和儒学和禅宗的性命之奥,建立了金丹教派,这是早期三教合一的实践。白玉蟾以“精气神”为核心,通过天理和人欲来解释性命双修的学问。全真教的鼻祖王喆把“精气神”和“心命性”互相对应,互相联系,指出心定才能气顺,气顺才能神安,神安才能养身,养身才能精全。

极简史:从老子到太上老君

极简史:从老子到混元皇帝

古史辨派:“疑古”的意义何在?

参考《中国思想史》,转载请著名出处插图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