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
黄仁宇
年,半路出家的历史学者黄仁宇在美国写下一部史学著作《Ayearofnosignificance》(无关紧要的年)。或许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四十多年以后,这本书竟被中国人奉为历史学著作中的“圣经”。
或许这本书的中文名字大家更加熟悉——《万历十五年》。如果你也是一个历史学爱好者,那么这本书你一定不能错过。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年实在不算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年份。
《明朝那些事儿》中是这么说的:年发生了两件小事和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两件小事是海瑞和戚继光在这一年去世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是万历皇帝从这一年起,开始了长达32年的罢工(实际上从年底就开始了)。
而《万历十五年》中所记载的,也是一桩桩极其容易被历史研究者忽略的琐事,如万历皇帝和郑贵妃曾俪影双双在西内的寺院拜谒神佛;张居正丁忧回乡的仪仗里有6个出自“戚家军”的火枪手;戚继光不仅是一介武夫,还“颇通文墨”,有语出《庄子》的《止止庵集》流传后世;海瑞苛俭成癖,只有在母亲生日时才会买两斤肉……
然而,这些表面看来的细枝末节,交错着因果关系,见微知著,正铸成历史的宏图。
作者用张居正、海瑞、戚继光等人连贯的故事来分析明代之症结,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为真实和生动的历史图景。
黄仁宇
黄仁宇(-),湖南长沙人,美籍历史学家。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
抗战时期,黄仁宇作为国民党陆军下级军官,从柳州赶赴重庆。当他发现军用车辆和资源委员会的卡车运送某些高官的私人物品时,非常生气。多年后,身为历史学家的他,希望从深处探究,寻找中国近代屡遭侵略的终极原因。他把时间线提到两百八十多年以前,以明末政治状态,作为解释他一生苦苦追求的问题答案。
其后黄仁宇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时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
黄仁宇通过截取万历十五年(公元)这个历史横断面,然后用显微镜仔细观察那个时代的病理。按黄仁宇的说法就是:“意在说明十六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
如果把历史比作汪洋大海,那么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历史大事件,不过是浮泛在海平面上的浪花而已。《万历十五年》反其道而行之,窥一斑而见全豹,取沧浪一瓢而知汪洋浩渺。
所以,表面上看,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比如海瑞去世、戚继光去世、皇帝罢工。
万历皇帝朱翊钧
反观大明王朝之外,这一年的景象是这样的: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他布教令,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明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大海战。一年之后,那支被称为“无敌舰队”的海上霸主,将在英吉利海峡彻底覆灭。
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是平静无事的一年,但其实能够从这一年的横切片里面看到整个中国历史的问题。所以黄仁宇说,这本书虽然讲的是一年的故事,但其实他要讲的是中国失败总记录。
黄仁宇先生用七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万历皇帝朱翊钧、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这六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万历皇帝登基时只有九岁,小皇帝虽贵为天子,却也只是一部老旧机器上的零件而已。不仅没有天子的实权,甚至连作为普通人的自由也没有。他想做任何事情,这部机器上的其他零件都会集体抗议。无休止的议礼,无休止的争论,无休止的指责,万历终于烦了。他以沉默作为对百官的反抗,从万历十五年起,开始了长达32年之久的罢工。
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登基初期的内阁首辅,是当时帝国的实际掌权者。张居正时代,基本做到了“相实君虚,君主立宪”的程度。皇帝对张居正的感情也越来越复杂,从绝对的信任中逐渐滋生出畏惧和憎恨。张居正死后遭到征地的反扑和清算,搜刮出的银两宅地多到令人发指。像被推翻了正统的遵循之道,面对不断重复的事件和不变的礼仪,年轻的皇帝愈来愈感觉到生活的无力和单调。
张居正
申时行是张居正的继承者,但与雷厉风行的张居正不同,他中庸且圆滑,深谙为官之道,是个十足的现实主义者。他始终把自己当做是帝国的调停人,利用自己在政治上的长袖善舞调和着各级官员的争议。申时行是道德楷模,却对帝国无能为力。黄仁宇先生认为,张居正是顶级的政治家,而申时行是顶级的官僚。
海瑞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他性情古怪且极度清廉,他毕生都恪守着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在一片腐朽的官场中始终保持着洁身自好。但是海瑞过分耿直又过分恪守规矩的性格行为,不能,也不可能成为全体文官的办事准则。所以即便他奉献了一生,也无法从本质上解决制度上的问题,无法解决贫富差距变大和土地兼并的加剧。
戚继光则与海瑞正好相反,他是军事奇才,一生战功卓著。然而他生在一个重文轻武的年代,他在蓟州所施行的治军措施已经打破了明代文官压制武官的基础,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不满,加上他和张居正亲密的关系惹来非议,晚景凄凉,被罢免后病死在家乡,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黄仁宇评价说:“将星西陨之际,我们古老的帝国业已失去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
李贽是这本书中出场的最后一个人物,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渴望清净,却不得不面对整个宗族的复杂社会关系。他晚年遁入空门研习佛法,却保持官僚学者的生活方式且不去受戒。他抨击地主达官的自私自利,却不得不仰仗这类人的接济过活。在僵化的孔孟之道下,李贽看穿了“阳为道学,阴为富贵”的官僚社会,她无法走出自己设置的种种矛盾,终于选择在监狱中自杀。
当你读完这本书,就会从这六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当你读完这本书,或许你会发现,《万历十五年》讲的不仅仅是公元年发生的事。
《万历十五年》是一个答案,但问题却需要我们来寻找。
版权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