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所讲究的中庸之道是个啥散打王

中,正也,指持中、中和、适中;庸,常也,指常规。中庸指处理事务要适度,是一种方法和哲理。中庸是儒学哲理思想的核心体系,不仅在《论语》里进行了论述,而且在孔子之孙孔思所著的《中庸》进行了专论,收载于《礼记》,为儒学四大经典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和、持中、适中、和谐,主张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度,适可而止,无偏无倚,不太过也无不及。这个适度即所谓中庸。

“中庸”与太极拳关系十分密切。太极拳是在动中求静,在不变中求万变的,所谓的八门五步十三势,势势非呆板,步步非固定,不是执一不变,而是随时随地因人而有不同。其对应于“中庸”的道理,既不过,亦无不及,正所谓拳打三寸三,这三寸三,便是适中。如果你打在三寸四,便是过。过了你就送给别人了;如果打在三寸二,便叫不及,不及你便打不到人了。过与不及,都会失败。所以,太极拳论云:“无过不及。”便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在平时对练中或对敌时,对手与我或用手、肘、肩、腿、膝等,其距离远近各不同,其中点因而有别。如对方距我仅二寸,我在二寸中求中,距我三寸,我在三寸中求中,以此类推。如此,方能得机得势,无过不及。双方均在随时注意对方之态势,不会在那里让你去打他,所谓“移形换步,刹那不同”。“进、退、顾、盼”,这“中”随时间变动,必须默识揣摩,才能随心所欲。设敌人自前来攻击我,我身向左闪,步未移而形已换,敌人若不及时回头,即觉重心顿失,如以手牵之,未有不跌出者。是以两人相对,总以不失“中定”为是。

有太极前辈说:“中土不离位,守住中土往外打。”因此,我们在平时行功走架过程中,身必须中正安舒。中正者,不偏不倚,无过而不及,神自然得中之谓也;安舒者,百骸自然舒适,不紧张用力是也。太极拳视立身中正为第一要素,行拳走架与推手都是以保持自身平衡和破坏对手的平衡为依据,立身中正不偏方能支撑八面,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合。“以周身自然为妙”,则是说太极拳讲“纯任自然”,全身动作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没有丝毫勉强、不协调和不自然的地方,完全符合人体运动规律。正如许禹生所说:“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脊背三关,自然得路,圆妙庄严,灵活无滞,周身法轮常转不已矣。”

其实这“中庸”不仅仅是孔子学术特色,而已成为太极拳家们最高的运用。太极拳经论中没有提到“中庸”,但其所谓“无过而不及,随曲就伸”“不偏不倚”“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实际上都是在讲“中庸之道”。《十三势行功心解》云“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十三势歌》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尾闾中正,则立身中正。立身中正,不但身心安舒,神气贯顶,如与敌交手,且可周游六虚,支撑八面。

我国特别重视“中庸之道”,以中庸为处事接物以及做人的准则。如果人人都把握这中庸或中道的正义,是十分的不容易。因此,无论太极拳的教者或学者,均应详知“中庸之道”并能适切而恰当地运用,才能获得圆满而完整的功效。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

作者:郭向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