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之光刘墉怎样教育儿子为哈佛博士,

“华人之光”刘墉怎样教育儿子为哈佛博士,教育女儿进入哥大?

提及刘墉,肯定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十分熟悉。

刘墉是华人世界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很多他的作品卖得非常好。即使你没有见识过他的样子,但是你肯定听说过他的经典名句。

施者总有不甘,受者总有不安。

在你把自己的头塞进狮子的嘴里前,别忘记手里握着鞭子,以及先喂饱你的狮子。

只要绽放,就算短短一刻,亦不负此生。

1.满腹全能:“华人之光”

其实刘墉除了说了许多这样的”心灵鸡汤”外,已经过了古稀之年的他还是一位绝对的斜杠青年,甚至因为他的满腹全能被称为“华人之光”——

在绘画方面,他十分精通,他的一幅作品价值可以高达百万;在主持方面,他也十分擅长,还荣获过台湾主持界的“金钟奖”,这可是台湾这方面的最高荣誉;甚至在演讲方面,他也可以说是大师级别的,无数的观众听他谈论世间万物以及人生百态,只要安排演讲,绝对每场爆满……

并且让很多人都非常羡慕的是他的那一对儿女。

刘墉一家四口的合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刘墉的儿子刘轩在幼儿时期就跟着刘墉他们移居到了美国,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进入的是拥有“小哈佛”称号的岱文森高中,后来就进入了茱莉亚音乐学院,一直到哈佛的心理学博士,现在已经是一个心理学家,作家以及音乐人。

其女儿刘倚帆也是十分优秀,小学到初中的成绩都是全A,还在14岁的时候凭她十分优秀的成绩获得了美国的“总统奖”,后来在高中还是以全高中第一名进入了哥大,最后还成功得到全奖,进入世界顶尖学府——沃顿商学院。

大家都知道要培养这样一个厉害的孩子本身就十分困难,但是刘墉家的孩子都成功进入了名校,这个“命中率”还是很高的。相信除了他们自带的遗传基因之外,刘墉家特别的教育方法肯定也是作用不小的,这样才能让这两个孩子都焕发出各自的光彩。

2.他让孩子考零分,教育讲求细节处的智慧

他居然让孩子考零分,教育方面十分注意细节的智慧

总体看一下刘墉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在逆境中长大的华人精英。

9岁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父亲,13岁的时候家里发生大火,家里几乎被烧完了,只剩下了几根柱子,一度只能流落街头,可以说其生活境遇是很凄惨的。

甚至在他16岁的时候,他还得了肺病,差点就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若不是他有着那坚强的意志和在逆境中拼命的劲,估计他也不会获得后来的成功。

在他成年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在病中学习,后来凭借其高分进入了台湾四大学府之一——台湾师范大学的美术系,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最后达成正果。

在他的儿子刘轩出生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声名显著的画家了,还被美国高校邀请到学校担任艺术教授。在这个世界上,估计也没有人跟他一样体会到在面对困难逆境的时候,不放弃是多么重要。

但是有关家庭教育,刘墉有时候却跟出生贫苦的华人精英不一样,他没有劝说孩子要勤奋,上进,不轻易放弃和努力取得良好成绩。刘墉却采用其特别的教育方法。

关于刘墉的家庭教育琐事也非常有名。

在刘轩小时候,就跟着他父亲刘墉到美国学习,但当时周围的环境和语言变化都让这个孩子面对着很大的挑战。

后来在美国学习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刘轩的成绩基本上都是C,但是他自己还不在意:“那个车王舒马赫还曾经考试过零分,C根本不算什么。”

刘墉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并没有像传统爸妈那样责骂孩子或者命令孩子必须要加油赶上,只是回了一句:

“有本事你就考个零分出来啊,这样老爸才佩服你!”

当时的刘轩也是年轻,就想着给父亲考个鸭蛋看看。所以就跟父亲约好,只要每次的考试自己都回答满,到考到真正的零分之前,他父亲都不能再管自己。

但是后来刘轩发现要答出每道题,还让每题都是错的,本身就比考C要难很多。所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开始认真研究每个科目的每道题目,还学习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这样他在考试答题的时候才能故意答错,赢得零分的成绩。

刚开始刘轩的成绩还是C,不过后来就有低等级出现了。直到有一天,他非常开心地把成绩给父亲看,果然成绩单得分为“0”。

看到这场面,刘墉并没有生气而是开心的大笑起来,还为此做了一大桌好吃的。这时候刘轩才真正发现自己是进入了父亲的陷阱了。实际上,自己考零分,那么也是有这个实力可以考到A的。

刘墉在面对孩子暂时的落后和叛逆的时候,并没有按照传统教育方式来逼迫孩子学习。因为他明白,严格的教育方法的确有它的好处,但是有时候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本身就是需要调动大脑的各个方面,恪守规则也不一定就是可取的,恰当合适的逆向教育和反面引导,有时候反而作用更大。

3.严父VS慈父,儿女教育大不同

刘墉一家四口的合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这个零分教育的例子中,相信大家也能看出他在家庭教育这方面,的确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

有时候,智慧跟方法相比,是一个更高的层面,它注重的是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人采用不同的方法。

简而言之,刘墉在教育方面的智慧可以说就是“因材施教”。

前面也说到了刘墉还有一个女儿,并且这个女儿比儿子还小17岁。因此,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也认真考虑了儿子和女儿的不同——

儿子是出生在台北,刚到美国时有些内向和叛逆,要是没有好好“调教”会有长歪的可能;但是女儿出生在纽约,心思比较细,也很好的适应了美国的环境及文化,要是还用老式中式传统教育方法估计没什么效果。

想来想去,刘墉根据儿子和女儿的情况分别采用了“严父”与“慈父”的方法。不过这也是两个大方向,具体细节可以调整。

看着新到美国的儿子说英语还是哆哆嗦嗦,不积极加入到新生活中,慢慢开始有些自闭,刘墉就决定采用中国传统的强权式教育方法来调教“儿子”。

这种强权式教育方法的第一步骤就是独立,让孩子成长出个体完整并且坚强的人格。所以刘墉在家里面给儿子树立了很多规矩:严格规律作息,不许偷懒;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洗衣做饭。

刘墉在《鲁豫有约》中讲述对儿子的教育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通过这种方式,刘墉在非常努力地让儿子的人格从原来的娇生惯养模式中独立出来。他一直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可以自己处理和应对一切事情,父母已经不再是你所依靠的地方了。

逐渐地,刘轩变得越来越坚强,独立并且自信,他可以处理自己的生活,在暑假期间还能打工赚钱。这跟很多说自己独立的美国孩子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比不上他。

刘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后,还要如何让他融入美国生活呢?

刘墉想的是孩子害怕什么都要让他接触接触。以前刘轩非常害怕昆虫,刘墉就带着他接触大自然,看昆虫给他讲解相关知识;现在刘轩不敢和美国人说话沟通,他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在定居美国后,刘墉开始越来越多的带儿子出去游玩,不过他自己却是开始变得“健忘”——要么是忘记带手表,要么就是忘记了游玩的路线。每次这个时候,刘轩只能自己帮爸爸问陌生人相关路线。

刚开始因为内向,刘轩总觉得十分别扭,还会涨着红红的脸想要找父亲帮忙,却看到父亲都是站的远远的。

刘轩在毕业典礼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后来的某天刘轩发现自己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跟别人交流,遇到问题之后能够自己处理,才发现父亲的真正用心。

“融入”其实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是一个在很多很多次时间中自己发现的经历。

也是在这种表面有些“残酷”的教育方法下,刘轩早早地就学会了自立,明白了向外面世界探索的乐趣。长大之后他自己又对其他的领域进行了探索——哈佛高材生,心理学者,甚至是音乐和写作……这跟教育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4.能够自我调节,这比任何严格的规定都有用

刘墉与女儿刘倚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但是与跟儿子的教育不同,刘墉对女儿可是十分的骄纵。

女儿只要做的事情没有太违反原则,想做什么都行。刘墉也不会斥责她,他怕自己会伤害到女儿的自尊。

女儿刘倚帆也十分聪明,比哥哥学习也要好很多。甚至有时候同时玩着电脑听着音乐还做功课,取得的成绩还是全A。

也因为刘墉基本不怎么限制自己,刘倚帆玩的忘我的时候甚至凌晨两三点都在看剧,这要是刘轩,估计刘墉早就让他休息了。但是对于女儿,刘墉只是稍微提醒了一下,也就没再管了。

后来她赶着去上课的时候发现头晕乎乎的,打不起精神,才觉得按照规律休息是很重要的。

刘墉与女儿刘倚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刘墉之所以对女儿是“慈父教育”,主要是明白在美国出生的女儿有自主性,他相信女儿能够自我调节,这比任何严格的规定都有用。

后来女儿在青春期的时候,喜欢上了露脐装,这点刘墉本身是十分不喜欢的。但是他也没有斥责她,也就是提醒她这么穿有可能会感冒。

后来女儿真的因为这个着凉感冒了,她才偷偷把露脐装收起来。就是这样,刘墉对女儿看似管教轻松,他实际上却做到了很多采用中式教育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

刘倚帆从沃顿商学院毕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孩子是父亲手里的风筝

父母把握方向,但也要学会放手

虽然刘墉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方法不一样,但是却有共通性——

刘墉认为孩子虽然是父母掌控的风筝,但是最终还是要自己飞的,父母要给他们自由,但是在刚开始起飞时,孩子还是需要父母的帮助控制好方向,避免风筝掉落或者被缠住。

不管是“严父”又或者是“慈父”,刘墉在原则性问题方面并没有退让。

后来儿子进入青春期,有了恋爱的趋势,但是他交往的女孩却是一个穿着怪异衣服,抽烟喝酒还行为粗鲁的“小太妹”。

针对这个情况,刘墉则选择了十分强权的一面,他强迫儿子和那个“小太妹”分手了。父子因为这个也是矛盾很多,但是最后儿子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

对于女儿来说,她出生美国,所以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没有清楚的概念。有时候也会因为父亲的爱护不认真学习中文,甚至“中国人”的这个身份她也没觉得是回事。

也只有在女儿不认真说中文,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刘墉才会非常生气,命令她一遍遍认真朗读,没学好就不能吃饭。

刘倚帆从未被父亲这样对待过,但也只有这样,她才能明白华裔血统和学习中文的重要,知道做人不能忘掉自己的根,人的根本还是需要尊重。

刘墉与女儿刘倚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中可以看出刘墉对于根本的问题丝毫没有退让,他没有像很多西方父母那样说是“给孩子自由”,对很多事情都不管,反而是该管时一定会管,关键事情绝对不退步。

5.任你自由,任你飞翔

不过刘墉也并没有给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

等到儿女长大后,刘墉也就没有什么都管,而是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

儿子刘轩在读哈佛时上到一半,突然就想休学去到阿拉斯加看看,就开始准备偷偷的走,却没想到父亲刘墉居然同意他的做法,让他想去就去

女儿刘倚帆在毕业后说想要去从没到过的北京去,只身“北漂”,刘墉也从来没有限制她。

当孩子们成人后,刘墉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们翅膀硬了,可以自己飞了。”他也从来不会干涉孩子们在志愿,求职和恋爱方面的选择,反而是比较佛系,孩子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刘墉的教育方法或许是中庸的——孩子们作为父母手中掌控的风筝,帮助他们把控好方向是父母所有的责任,但是该放手时就应该放手,让孩子们飞向自己的目的地。

许多人都很羡慕刘墉,年纪已过七十,仍然和妻子恩恩爱爱,孩子们也有各自的美好生活,家中第三代也在健康成长。

刘墉全家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或许不幸的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但是幸福的家庭都有着相似的地方——一个好的父亲或者母亲,用他们独特的教育智慧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你怎么看?欢迎大家文末给阿伦老师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