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恒卦解读,再论子思是彖的作者

子思,是《中庸》的作者,也是《周易》的作者。

易传《彖》,很可能也是子思作的。

尤其是《恒》卦的解读证明了这一点。

不信?

接着往下看。

一、《彖》和《中庸》

《彖》对于《恒》卦的解释是这样的:

《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这个解释,把《恒》卦解释成久,并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

这明显与子思在《中庸》里面对于至诚之道的描述相同:

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二、天地之道

子思这段话不仅把《恒》卦的“久”作为至诚之道的特征,而且《中庸》这段话与《彖》对于乾坤二卦的天地之道描述非常相似: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对比一下“德合无疆”和“悠久无疆”,“博厚载物”和“坤厚载物”。

要说两者没关系,那才是怪事。

三、悠久之诚

子思把“诚”视为天地恒久之道。

《周易》中那“悠久”的《恒》卦,同样指的是至诚之道。

比如《益》卦的“立心勿恒”,就是在呼应上一句的“有孚惠心”。

可见《恒》卦爻辞里的“恒其德”,特指的就是“孚”这种天德。

巧的是,孚,就是诚。

至诚无息,有如天行,自强不息。

不息则久,就是恒。

《周易》、《中庸》和《彖》,三者在至诚之道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三部书的作者,你要说不是同一个人,至少也是同一个门派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867.html